分享到:

气象局2016年预算说明

发布时间:2016-02-15 19:16     
【字体: 】     打印

 

在市政府、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气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天气预报制作水平显著提高,公益服务、气象防灾减灾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整体2015年度我局地方气象事业费预算情况说明如下:

根据,冀气发[2006]38号、冀气发[2008]15号、冀气发[2009]321号“关于调整唐山市气象局事业编制的通知”,我局编制为80人。现实有在职人员72人,退休人员57人。

(一)2016年度预算经费1530.22万元,具体如下:

1、职工冬季取暖补贴68.22万元;

2、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业务运行维护费16万元;

3、人影作业指挥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

4、气象防御指挥中心业务楼建设500万元;

5、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制作费360万元;

6、冀东飞机人工增雨综合业务工程340万元;

7、人工影响天气项目130万元;

8、多要素区域站升级改造项目112万元;

(二)、年度预算支出方向

1、职工冬季取暖费补贴

根据国发[1992]25号、冀政[1992]78号、冀政办[1998]2号、冀政办[2005]5号文件精神“各市、县政府在解决职工福利、待遇等问题和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事业的社会性、公益性和气象部门的特殊性,切实把气象部门作为本级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对待,从立足于发展气象事业出发、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改善气象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于全省及各地出台的各种补贴、津贴等福利待遇,气象部门应依照冀政[1992]78号文件要求,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的标准执行,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解决。….”由此,①涉及人员工资津贴补贴项均属地方性政策,由地方财政担负。

②省局每年核定我局职工冬季取暖费补贴标准为36元/人、年,总计核定经费0.47万元(在职72人、退休57人),而依据唐山市地方标准测算年度取暖费为68.69万元,其缺口为68.22万元。

2、人工影响作业指挥车维持费

为应对受气象条件影响的紧急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爆炸、毒气泄漏、(海上)救援、极端天气等,或做好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我市极需建立现场气象服务指挥(车) 系统。建立此系统,可以实现在现场进行加密精确监测,对现场的声像实况以及各种气象要素进行采集并快速传输、分析,实时掌控现场状况,成为现场应急服务中心,支持领导和业务专家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能在重大情况下,成为现场应急服务中心,支持领导和业务专家亲临现场,实现高效、快速的现场指挥、服务和决策。目前,该系统已经作为气象部门的成熟业务系统和灾害应急的重要手段在全国气象部门广泛应用。在汶川地震和奥运期间,各地气象部门出动了大量现场气象服务指挥车,为抢险救灾和奥运服务保障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冀政[2006]70号文件精神。2010年在唐山市政府及财政局大力支付下建立了 以车载气象监测、通信等设备支持的应急移动气象台,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现场应急气象保障。由于其维护费用每年需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耗4万元,主要是“应急指挥专用车“的消耗”。

3、气象灾害防御运行经费:唐山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增单位,为市政府办公厅下属事业单位,重点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以及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工作,负责协调、管理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含冀东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和卫星遥感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唐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年度运行费10万元,其中用于设备采购16万元(具体是原有设备的更新10万元)

4、气象防御指挥中心业务楼建设:依据2013年10月,唐山市政府与河北省气象局签署了《共同推进气象为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合作协议》同时也为保障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气象服务工作。

本项目在唐山市气象局院内,建设唐山市气象预警减灾综合业务用房4226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990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9062.40平方米,建筑为地下1层,地上6层。

本项目建成后,将明显改善唐山市目前气象业务条件基础差、气象业务系统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的现状,基本满足唐山气象现代化发展需求,为建设先进的集综合探测、精细化预报预警、信息网络、人工影响天气、公共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业务系统、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基础设施,对提升唐山市气象预警减灾水平,保障“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顺利进行,促进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为2360万元,其中,省局投资1000万元,地方投资1300万元,自筹60万元。分三年投入,2015年500万元,2016年500万元,2017年300万元。

5、冀东飞机人工增雨综合业务工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拓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唐山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左右,承德、秦皇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水资源匮乏已严重地制约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唐山有三女河机场,具备了开展飞机增雨的先决条件。若通过租用飞机,联合承德、秦皇岛共建冀东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可实现飞机共用共享,减少投资,发挥最大效益,促进三市经济社会发展。

飞机人工增雨具有作业面积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一架次飞机的人工增雨作业面积可达5—10万平方公里。通过开展飞机、火箭、高炮立体增雨作业,每年可为我市增加降水50至100毫米,可增加蓄水7亿至13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一个大型水库的蓄水量。解决人畜饮水、灌溉、生活用水等问题;同时有利于增加全市水库蓄水量,确保全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降水增加还将明显丰富地表植被,利于水土保持,调节城市小气候,对于我市环城水系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飞播造林、荒山绿化、森林防火、改良土壤、维护生态平衡,还有利于净化空气,提高人体舒适度等综合效益。年度运行维护费340万元。

6、中央电视台午间天气预播放费:为了更好的宣传唐山,让全国人民了解唐山,更好地发展唐山经济,扩大唐山的知明度,经市委书记赵勇、市长等批示,在中央电视台发布天气预报,年制作费及播放费共360万元。

7、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及自动站维护: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第三十条和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根据“国办发(200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2)4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冀政办(2012)2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地面作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面作业系统,推进作业站点标准化,加快特色农业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基地建设,增加标准化作业站点300个。引进数字化火箭发射系统150部、“57”高射炮80门,提高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②、根据中国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有关文件精神,为提高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效益,中国气象局与河北省气象局制定了自动气象(雨量监测)站管理办法,要求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认真做好有关组织管理工作。按计划要求,今年雨情自动采集系统实现全省联网,并开始为省、市、县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雨情、灾情,同时也为水利、林业、农业和国土资源等部门提供洪涝、森林火险、草原火险和泥石流等灾害的预警服务。自2005年到目前已在全区建设完成200个自动雨量监测点,形成遍布全市城乡的雨情监测体系。由于此站点遍布全市,每年检测检修、材料消耗费用等。

资金总需求为130万元。其中,火箭弹0.3万元×200=60万元,激光雨滴普仪16万元,对空射击自动申报信息管理系统,16万元,人影作业分析决策系统6万元,增雨指挥系统软件更新10万元,增雨车辆消耗6万元,增雨作业人员补贴3万元);全区200个自动雨量监测点,形成遍布全市城乡的雨情监测体系。由于此站点遍布全市,每年检测检修、材料消耗费用等全年为13万元(车辆消耗3万元,日常维护10万元)

8、多要素区域气象站升级改造2005年-2006年,在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投资建设了198个两要素(温度、降水)区域气象站,两要素区域气象站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准确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两要素区域气象站观测项目较少,不能满足目前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需求,急需将部分两要素区域气象站升级为多要素(含温度、降水、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区域气象站。

此项目实施需要投入经费共计320万元(包括本级及省、县区资金的匹配),实际市本级当年投入为112万元,其中市区5个站计40万元全部投入,曹妃甸6个、丰南4个、丰润3个、乐亭2个、迁西3个市多要素站,由市财政匹配一半,计72万元。由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承担,其中拟申请唐山市财政局在2016年我市财政预算中列支112万元,各县(市)、区政府按辖区内拟升级的自动站数量合计匹配资金248万元。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