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2016年度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

  • 文件标题: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5-2016年度
  • 发布机构: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15-11-17
【字体: 】     打印

为充分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切实改善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深入发动、严密组织、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保障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总体任务:全市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恢复改善除涝面积20万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解决400个村、33.5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重点工作

(一)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推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一是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巩固提升。深入贯彻中央、省领导在新时期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总体要求,顺应农村居民对改善饮水条件的迫切需求,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在着眼解决因各种客观原因新出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同时,着重做好已建饮水工程的巩固提升工作,有效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二是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点和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为逐步构建饮水水质在线动态监测体系和覆盖县域所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站网创造基础条件,有序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定期检测机制。

(二)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核心,以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项目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计量管理与资源节约相结合,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是抓好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已列入中央重大水利支持项目,2016年将覆盖到我市,为此,各项目县(市)区要迅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同时,加快实施丰南、滦南等2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玉田、遵化等2个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农业灌溉监测系统建设。各县(市)区要把灌溉监测系统建设与重点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监测站点建设与灌溉工程建设同步进行,重点项目完工一处,监测站点建成一处,逐步建立起灌溉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农业灌溉信息管理平台。丰南区要率先完成灌溉监测全覆盖,建成全市第一家水利综合信息系统试点县。

(三)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我市“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对抗旱工作要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一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旱情,采取有效的抗旱措施。南部稻田区,要根据上游水源情况,合理确定稻田种植面积,积极开展河渠清淤,提高蓄水能力,改善供水环境,增加冬灌水,减少春季稻田生产用水。平原地区,要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快老、旧机井、灌排泵站的维修及更新改造。北部山区,要继续开展集雨水窖工程建设,维修加固已建水窖,确保集雨工程良性运行。二是做好引滦调水工作。引滦水是南部稻区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也事关水库移民稳定的大局,有关县区要根据潘、大水库水量情况,合理安排稻田种植面积,科学制定用水计划,按照市水务局的统一安排,有序使用引滦水。三是抓好抗旱能力建设。继续增加旱情监测点数量,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抗旱能力。

(四)抓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要立足于“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基本策略,实施以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排水泵站更新改造、主要河道治理为重点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结合明年防汛重点工作,利用秋冬季便于施工的有利时机,调动人力、物力,及时抢修水毁工程和设备,加快防洪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按时完成。一是抓好防洪工程建设。以堤防工程加固、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河道治理为重点,结合明年防汛重点工作,加快防洪工程建设。二是抓好除涝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多方筹措资金,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对主要排水河渠和田间排水渠道进行清淤清障,切实提高防涝减灾的能力。

(五)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按照建设和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总体布局,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按照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封禁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要求,做到治理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今冬明春重点抓好省重点小流域和市级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真正把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承担起组织责任,及早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实施,力争在全市尽快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市、县两级政府农办、发改、财政、水务、农牧、林业、电力、农开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

(二)明确重点,全面实施。各县(市、区)要结合《2010-2020年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研究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分轻重缓急解决好当前抗旱、防汛、灌溉、排涝和生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农田排涝、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防洪度汛和抗旱水源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三)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结合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投入为辅、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要在争取中央、省级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积极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要加大市、县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要研究制定惠农补助政策,积极探索农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农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四)严格管理,确保质量。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等“四制”,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中,各级水利部门要安排监理单位专门负责工程质量,工程所在乡镇、村均也要安排专人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的方式,对工程所用材料设备进行检测。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级水利项目经审批后,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实行县级报帐制,按工程进度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加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严格实行大宗材料全市统一招标采购和市场准入制度。市水务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组织好两年一度的招标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相关通知要求,做好材料设备的订购工作,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严禁不合格设备与产品进入我市农建市场。

(五)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核机制,切实落实好项目推进、领导联系、跟踪督办、考核评比等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做好督导检查工作,加大督导力度,提高督导层次,解决难点问题。水务部门要按照“项目规划设计合理,工程用料合格,施工技术达标,管理措施到位”的要求,深入工程建设一线,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市政府将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今冬明春农建开展情况进行农建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