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唐山落地落实,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冀政办字〔2021〕80号)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顶层设计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为主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全面创新的逻辑起点,全面总结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实践经验,明确我市科技创新的思路方针和重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唐山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持续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打造科技强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待“十四五”河北省科技创新规划印发后按程序报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围绕我市12个重点产业,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技术攻关,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好技术攻坚“组合拳”。
(一)实施科技强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迈向中高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短板和技术缺失,大力组织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布局实施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研发项目,2021年组织实施高新技术领域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落实省科技强链行动,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抓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积极组织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实施一批重点科技专项,以科技创新助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1年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组织实施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瞄准国家和省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方向,围绕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和民生科技发展,重点支持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不断提升我市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2021年组织实施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30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科技力量体系,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着力打造科技强市。
(一)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行动。持续抓实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工作,按照“后备入库培育、随时受理申报、常态化培训、及时指导服务”培育发展模式,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助推科技研发平台提质增效。针对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搭建基础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的科技研发平台;支持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协同共建,建设一批市级以上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5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在“做减法”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工作,为打造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创新生态奠定基础。
(一)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贯彻落实省委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要求,指导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开展评价活动,助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持续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探索建立更加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科技项目评审制度,逐步推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任务生成机制和组织模式,形成体系化、多元化、科学高效的项目分类管理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按省“破四唯”和绿色通道评价人才的要求,重点对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系统农业技术人员落实业绩突出人员不占岗申报中高级职称的政策,重贡献重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四)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工作。围绕我市12个重点产业,组织专家凝练技术榜单,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征集项目承担单位,充分利用全社会优势创新力量,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创新能力。2021年组织省农业科技领域技术榜单、塑料污染治理技术榜单、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榜单等征集申报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五、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以服务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目标,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为牵引,积极开展科技交流合作。
(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对接京津创新源头,围绕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加快“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步伐,协同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深入推进京东黄金走廊通宝唐三地科技合作,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京津优质创新资源服务唐山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围绕我市12个重点产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北亚地区科技合作,深化同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关系,推动以技术转移和应用为重点的科技合作,积极支持建设国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持续扩大国际招才引智力度。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服务唐山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12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实施引才引智计划,打造唐山引才引智品牌,组织实施市级引智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六、夯实人才第一资源基础,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充分发挥院士学术引领作用,构筑科技领军人才优势。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加快建立有利于尖端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培育院士后备力量,引领带动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高水平领军人才为标杆,以核心团队成员为骨干,以实施科研项目为抓手,通过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促进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充分发挥院士决策咨询作用。健全完善院士定期联系沟通服务制度,注重听取院士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意见建议,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咨询。加强与院士高端智力资源合作,引导院士及其团队为我市提供科学决策咨询服务,逐步建立起院士专家与企事业单位协作的长效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
(三)深入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引导企业与院士建立研发合作平台,拓展新的合作途径,组织建设省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支持院士及其团队为我市提供科研开发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和战略发展的相关难题,促进院士科技成果产业化。(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协)
(四)市科协注重发挥科协作用。完善省级科技工作者之家示范单位建设功能,强化组织领导和社会参与,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健康、心理咨询、科技信息等服务,2021年服务不低于600人次。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推动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打造开放融合、关心关爱、共建共享的温暖精神家园。(责任单位:市科协)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pdf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28日
相关解读:《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解读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