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2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0-29 09:04     
【字体: 】     打印

唐政建议字[2020]30号

赵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以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并纳入市委、市政府2019年十项重点工作,以“开战即决战、攻坚必全歼”的决心和勇气,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坚持“市级督导、县级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治理思路,合理配备村内垃圾箱等卫生收集设施,全面取缔露天垃圾池等非封闭式垃圾收集设施。合理设置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建立方便适用的转运体系,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目前全市按照每100户设置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18027人,占比120%,并全部纳入各县(市、区)财政预算。着眼实现无害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统一规划了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个投产运营,5个正在积极推进。同时,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5017个村提前完成村庄清洁任务,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28.4万方,清理村内沟塘14230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3.9万方,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15.6万处,拆除违章建筑53276处,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7724个,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了积极改观。

农村厕所改造方面:我市农村改厕工作自2005年起步,2008年开始批量建设,2014年实施厕所改造攻坚行动,通过零散试点、探索经验,示范带动、全面推开,历经14个年头,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市完成各类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1886座,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62460座。同时,有标准、有网点、有人员、有维护的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完善,有清掏、有运输、有储存、有利用的资源化利用机制正在扎实推进。

二、存在问题

农村垃圾治理方面:一是群众对垃圾分类观念薄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城镇还是乡村群众对垃圾分类还没有养成习惯,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做。同时,农村群众旧有的垃圾挖坑填埋、垃圾填沟等垃圾处理观念还普遍存在,生活垃圾堆放场所存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现象,“旧坑换新坑”的垃圾搬家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农村垃圾治理出口狭窄。去年我市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5万立方,全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农村相当比例的垃圾“无处安放”,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与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理念相悖,解决农村垃圾出口问题迫在眉睫。三是资金保障面临压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保洁人员的工资保障,市场化运营的资金保障,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的资金保障,大部分需要地方财政专项预算支出。

农村厕所改造方面:管理维护能力不强。虽然实现了厕所管理维护设施和网点的全覆盖,但是管理维护能力还偏弱。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中,厕所配件损坏后,更换难、维修难的问题还存在。粪污治理急需加强。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后,农村旧有的生活习惯还没有完全改变,粪污造成污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无害化卫生厕所相关配套的清掏、运输、处理方面的人员和设备跟进相对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特别是在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三、下步工作打算

增强农村环境卫生意识。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统一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激发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二是示范带动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亲朋好友做起,充分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示范带动广大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健全完善高位推动机制。继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对实施效果负责。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政策保障和督导考核。切实发挥住建、卫计、环保、财政等部门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重点保障农村垃圾清运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等重点环节。二是大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创业,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去,并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逐步建立起“政府财政奖补、群众筹资筹劳、部门投入整合、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2020年5月9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