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虹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打造品质宜居城市
我市自2019年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来,为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坚持统一数据打基础,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现状底数,深入开展调研,收集整理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环境状况、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形成覆盖全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同时,围绕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和重点问题,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精致品质城市建设研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住房城乡建设研究、采煤塌陷区整合整治研究等涉及空间布局内容的专题研究,充分考虑我市自然资源禀赋、城镇化发展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确定空间诉求,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政策措施,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征询社会各界意见,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摸清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的欠账,找准现有空间开发利用活动中的短板,了解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国土空间的诉求,让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共建共治过程。规划草案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现场公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公示,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推进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土空间治理模式。
为提升城市产业水平,在规划中强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坚持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方向,加快全市重化工业升级改造和布局调整,推动产能有序向南部沿海地区转移,引导产业向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化工园区集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两主三副多点”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两主”布局优化调整,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城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曹妃甸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港口商贸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以海洋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为载体的海洋经济发展。引导产业向“三副”聚集,唐山海港产业开发区依托京唐港区,发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现代物流业;迁安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产业;丰润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设计产业。加快“多点”特色产业培育,积极引导省级以上开发区之外的各类园区及示范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来,安排预算资金22亿元,重点用于打通18条城市断头路、瓶颈路,翻修改造9条既有道路,维护提升31条既有道路,改造提升跨陡河18座桥梁等。积极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2021年在全省率先入围全国20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获得中央财政10亿元专项资金补助,已完成5大示范片区建设任务,覆盖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道水系等7大类200个项目。认真谋划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近三年成功申请专项债券8.92亿元,主要用于唐山市绿色公交综合提升项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
为推动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我市印发了《2023年度唐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等文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发展新一代智能互联装备、可穿戴智能终端、新型通信产品与网络设备等。积极谋划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其中路北区城市运行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丰南区社会治理惠民服务等16个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并获得了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支持。今年,我市谋划上报了2024年第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高新区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平台、京秦高速迁西支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等24个项目通过了省级审核,并已推送至国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构建基于区域统筹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组织编制《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一是构建便捷高效的骨干道路网络。为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支撑城市组团化发展,形成“一环四射多联一辅”的快速路网,“七纵八横”结构性主干路网,服务中心城区内组团间联系,支撑公交干线和专用道布局。二是加密次支路网。通过减少断头路、瓶颈路、畸形路口,挖掘道路潜力,增加微循环,提高路网承载力。三是构建覆盖广泛的城市轨道系统。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和主要客流走廊,规划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四是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组织模式。将现状公交线路的服务范围进行延伸,扩大到通车情况良好的乡镇,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五是完善公交走廊建设。在轨道交通走廊基础上加强客流走廊覆盖,完善公交优先系统,形成“干线+普线+支线”三级常规公交线网。六是打造多层次慢行系统。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以交通功能为主、游憩休闲为辅的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创造可持续、健康、宜人和充满活力的慢行环境。
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防洪和排涝两方面增加城市“韧性”,2023年实施了陡河胜利桥-南外环桥治理工程,提高了陡河的防洪能力;实施了青龙河南新道橡胶坝至学院路段综合治理工程,提升了青龙河的排涝能力。2024年正在实施陡河马陡路桥-河北路桥橡胶坝工程,有效提高雨洪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计划实施南湖引水渠综合治理工程,提升水体流动性,改善河流水质,增加蓄涝空间。谋划了新城排水渠工程,该工程开挖新城排水渠19.1公里,工程估算总投资39亿元,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唐山西部城区排水问题。
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一是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根据河北省发布的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实施节能、节水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及示范项目。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广,发挥新技术、新产品对节能降碳工作的支撑作用,积极引导用能单位主动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能效水平。二是积极落实推广《河北省节能低碳新技术(产品)及系统集成方案推荐目录(2023年度)》。积极推广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有效推动“风光氢储”产业培育和迭代升级,推进我市CCUS试点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首钢京唐、纵横钢铁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方案和技术经验。三是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逐步建立起以碳排放、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同时,把唐山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组织编制了《唐山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积极统筹谋划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四、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持续增强融资担保增信能力。制定印发《关于优化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唐山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集团组建方案》,着力打造全覆盖、实力强、作用大、品牌响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同时,全力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税收政策落实落地。二是深化开展金融领域“大帮扶、大包联、大服务”行动。健全包联帮扶机制,督促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广大市场主体提供零距离、即时化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包联帮扶市场主体近72万户,协调解决融资超过7000亿元,为企业内添动力、外赋新能。三是持续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度。不断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组织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实施规范,完善办事指南,确保全市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建立联办机制,编制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