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兰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保障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龄健康服务质量,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指导各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履职尽责,养老服务工作在实践探索中成效显著。
一、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拓展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推广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建设是我市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居家养老,解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的重要举措。我市先后出台《市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唐山市“一老一幼”服务提质升级十八条措施》《唐山市“一老一幼”公益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助餐设施等建设运营补贴机制。为打造唐山居家养老服务特色品牌,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督促老旧小区多、设施配建困难的县(市、区)采取租赁、与社区居委会合建等多种方式推进项目建设,支持家政公司、物业公司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积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养老服务,例如滦南县开办农村居家养老助餐小食堂、丰南区采取公建民营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余家,建有社区日间照料站(点)700余个,实现城市社区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智慧养老数据平台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为扎实推进数字唐山建设,印发了《唐山市建设“一朵云、一张网、一组库、一本账”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着力打造以“四个一”为抓手、以综合信息平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管理服务体系。在路北区、路南区、玉田县等县(市、区)先行建设贯通县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智慧养老数据平台”,及时维护基础信息,开通服务项目,初步实现了民政监管方、服务提供方和老年人用户方的三方互动,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及时、专业、安心的养老服务,智慧平台让为老服务更便捷。
三、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
我市积极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城乡统筹、适度普惠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工程,积极宣传扶持政策。为支持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弥补养老机构运营经费不足,我市按照《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落实针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各项扶持政策,包括运营奖补、建设奖补等,大力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养老机构340余家,床位约3.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2.59%,等级以上养老机构233家,医养结合机构95家,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持续打造唐山养老服务品牌。
四、健全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推动医养康养创新发展
一是优化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全市总体覆盖率达100%。二是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中心为龙头,民营医疗机构和县(市、区)安宁疗护病区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补充的“自上而下”、举办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三是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养老机构与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签约覆盖率达100%,17家公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选取有基础的社区(乡镇)医养中心,按照省级标准,提质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市医养结合机构达91家,床位1.48万张。
五、打造优质老年教育 丰盈老年人精神生活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建立起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其中,依托唐山开放大学,组建了唐山老年开放大学;依托县(市、区)开放大学组建了县(市、区)老年开放大学,乡镇(街道)仍由社区教育中心开展老年教育,村(社区)依托市(村)民学校开展老年教育,形成了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为全市老年教育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截至2023年底,唐山老年开放大学和14个县(市、区)老年开放大学均已挂牌,208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中心和3271个村民学校(市民学校)均已挂牌,全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学员达到69万余人。
同时,积极发展“互联网+老年教育”。我市建立了“唐山终身学习在线”平台,供全市老年人使用学习。各级机构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全市开展远程教育的老年教育机构共36个,已有注册学员数1885人,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