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唐山市2014年市本级决算及全市总决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7-18 14:13     
【字体: 】     打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唐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2014年市本级决算及全市总决算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4年财政决算总体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统筹兼顾安排财政支出,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市本级、开发区及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均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

(一)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市本级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00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8190万元(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批准,预算调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83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0211万元)。决算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5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7%,加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4939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089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799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913652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60931万元,全部可用财力129055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454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7.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926万元;年终结转结余34089万元,其中,净结余77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0991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9918万元(调整预算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5154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24576万元)。决算结果,政府性基金收入75582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6%,加上年结转10860万元,补助收入-14820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6102万元,政府性基金财力62457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7921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2.7%;年终结转45362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00万元(调整预算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2056万元)。决算结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56万元(其中,唐山大酒店补缴国有企业改制收入449万元,港口集团、达峰盐业、齿轮集团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60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56万元(其中,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增加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解决金峰热电厂历史欠款55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9844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516012万元。决算结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98444万元,完成预算100%;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16012万元,完成预算100%。

(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6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165万元(调整预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91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587万元)。决算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92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01%,加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26985万元,上年结转结余60万元,减体制上解及专项上解63384万元,全部可用财力4658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5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9.98%;年终结转结余7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282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2828万元(调整预算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70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5143万元)。决算结果,政府性基金收入69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0.3%,加上年结转13681万元,补助收入64470万元,政府性基金财力8514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50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9.8%;年终结转131万元。

(三)海港经济开发区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59万元(调整预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80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560万元)。决算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0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0.3%,加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175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70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50万元,减体制上解及专项上解46040万元,全部可用财力645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0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9.9%;年终结转结余6509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2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230万元(调整预算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26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208万元)。决算结果,政府性基金收入297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8.3%,加上年结转4万元,补助收入455万元,政府性基金财力3020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99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9%;年终结转301万元。

(四)全市总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97957万元(调整预算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78993万元)。决算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749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1.2%,加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183158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495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52678万元,调入资金109081万元,减体制上解及专项上解85832万元,全部可用财力549450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795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6.4%;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044万元;年终结转结余197892万元,其中,净结余536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年初批准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8055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80557万元(调整预算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1014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544196万元)。决算结果,政府性基金收入23617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02.2%,加上年结转61057万元,补助收入132526万元,政府性基金财力255535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34247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2.1%;上解支出-4667万元;调出资金15823万元;年终结转201726万元。

上述决算结果已报送省政府,在批复过程中如有变化,另行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2014年市本级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一)财政预算资金年终资产负债基本情况

1.2014年市本级资产类期末余额626388万元。其中,国库存款185082万元,其他财政存款33710万元,在途款-25345万元,暂付款51645万元,与下级往来381296万元。

2.负债类期末余额474801万元。其中,暂存款284421万元,与上级往来190380万元。

3.净资产期末余额15158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结余34089万元,基金预算结余45362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8986万元,预算周转金3150万元。

(二)预备费使用情况

按照《预算法》有关规定,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10000万元,实际支出9827万元,主要用于救灾及应急援助、公共安全、教育、农业及关心特殊群体等方面;剩余173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情况

全年下达县区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950337万元(以下简称“下达县区资金”),重点用于以下方面:

1.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一是支持沿海经济发展。下达县区资金194637万元,落实省、市支持曹妃甸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力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二是支持节能减排。下达县区资金28291万元,支持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推动燃煤锅炉改造,淘汰“黄标车”6.2万辆。下达县区资金20666万元,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三是促进均衡发展。下达县区资金 197016万元,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及革命老区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下达县区资金38659万元,确保了全市152万人参保,参保率达98%,有44万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二是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下达县区资金9825万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下达县区资金49410万元,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补助标准,确保优抚对象抚恤金足额发放,保障冬寒和春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残疾人康复、扶贫、培训等事业发展。四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下达县区资金15081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缓解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3.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下达县区资金5597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二是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下达县区资金3487万元,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下达县区资金11191万元,为全市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儿保妇保、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大学生村医补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4.促进“三农”发展。一是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下达县区资金92390万元,及时兑现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产粮大县发展,继续落实好粮食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政策。二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下达县区资金20963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自我扶贫开发等。下达县区资金23675万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等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支持水土保持、湿地保护和中小河流域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新农村发展。下达县区资金110912万元,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对纳入农村“一事一议”的2061个项目和713个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村进行了奖补,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

5.支持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下达县区资金3483万元,支持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扶持民办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发展,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着力缓解“入园难”问题。二是支持义务教育发展。下达县区资金23549万元,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免杂费政策,加大薄弱校改造投入力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三是支持高中及以上教育发展。下达县区资金12237万元,支持华北理工大学迁建等重点项目,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政策,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实训基地和骨干示范校建设。

(四)预算安排重点项目执行绩效情况

年初市本级安排重点项目预算378347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预算调整为576533万元),实际支出57127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如下: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5247万元。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83个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支持钢铁、水泥等行业减排项目治理,开展节能示范项目;促进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发展社会事业206800万元。支持华北理工大学迁建、工职院搬迁、师范学院多功能体育馆建设、八中礼堂体育馆建设、开滦二中操场改造等,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新工人医院建设,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支持青少年宫迁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63389万元。城镇低保标准由450元/月增加到47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900元/年增加到3150元/年,全年新增就业9.5万人,加快推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四是加快“三农”发展16253万元。支持河道维护养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895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15个,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加快城市建设240929万元。支持南湖文化广场、世园会周边道路及绿化、唐丰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对居民供热、公共交通、垃圾处理予以补贴,强化市政、园林设施维护养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创新社会管理18658万元。支持市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市交警支队电子警察系统运行维护、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加强社会治安科技防范体系建设,提高政法系统设施装备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

从决算情况看,2014年市本级及全市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难度和刚性支出压力加大。收入形势十分严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多,政府性债务进入偿债高峰,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二是部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部门结存资金、项目结余资金沉淀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落实新《预算法》,依法理财的观念和措施还有待加强,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等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一)依法理财,保障重点支出。坚持依法征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坚持预算的法定性和严肃性,预算未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得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除救灾等应急支出通过动支预备费解决外,一般不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支持保障民生、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三农”发展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二)改革创新,发挥资金效益。加快推进唐山金融发展集团运营,做大做强担保、风险投资和引导基金三大业务板块,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我市相关产业。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加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盘活各类闲置和沉淀资金,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报告制度,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改善。进一步深化绩效预算改革,努力实现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规范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实行全口径预算,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切实做好各类资金的统筹衔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用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实现财政资金的年度间总体调剂。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依法加强债务管理,继续实施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开展新预算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建立预算公开考核制度,加快推进财政政策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财政。

附件:2014人大常委会决算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