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全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为河北省首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首批国家级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以进固稳、重点突破”靶向发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紧扣“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依托京津冀名院的技术、人才、管理优势,开展多学科帮扶合作,实现跨区域、同质化发展,在全市形成一批优势医疗品牌,全市共有3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医院签订合作协议84个;紧扣“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构建分级诊疗“多维体系”,在城市构建城市医疗集团,在县域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市已建成29个功能完善的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医联体(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实时视频远程会诊、心电、彩超诊断及放射影像、病理阅片等非实时会诊功能,7个县(市)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便捷群众就医;紧扣“小病不出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3年来,全市19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基本标准。

深化“三医联动”集成改革,减轻群众看病贵问题。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积极推行DIP分值付费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内打包付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在总额预算管理的基础上,按病种付费病种数扩大到102个,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二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工作,近两年来,全市共完成了10批次药品和9批次医用耗材的集采工作,药品平均降幅67.8%,医用耗材平均降幅78.56%,减轻百姓就医负担达9.92亿元;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每年开展医疗服务价格监测评估,针对药品耗材零加成销售,全市开展2次全面调整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财政年增加补助2000多万元;对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等级质控评分评定,有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综合运用全民健康、卫生统计、财务直报等信息平台,对全市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公立医院主要医改指标开展监测评价,将医改指标纳入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考核、城市公立医院年度医改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医改指标良性发展。

此外,我市还创新推进“健康唐山”行动,实施中医强市战略,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健康需求获得感。强化爱卫、创卫、“健康唐山”行动“三融合”,全市统筹实施24项系列健康行动,建成健康村(居)、健康企业等各类“健康细胞”6542个,市委市政府免费为全市73万名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2022年,在全国322个地级市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中,我市取得优异成绩;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在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建设,实施医疗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实现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全覆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