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唐山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2023年,唐山市行政审批局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3年初,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对487项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规范了审批流程。压减申请材料157份,压减审批时限109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压减达84.2%,提高了审批质效。

采取市级“端菜”和县级“点菜”相结合的方式,为部分县区下放行政许可事项24项。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市县两级进驻率均达100%。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13个事项全部上线运行。积极推动协同发展,与北京市、天津市等地的15个区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企业开办、律师执业变更注销许可等高频事项实现“全市域通办”。

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作为全省唯一的远程异地评标试点,积极探索“双盲评审+分散评标+远程异地”三位一体的评标模式,“双盲”评审和分散评标应用率已达100%,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提供了“唐山经验”。

每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就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提意见。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优化改进。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对象、评价事项、评价渠道实现全覆盖,评价量1200万条,好评率99.9%。同时,对所有办结的审批事项逐一进行电话回访,对每件不满意项进行“回头看”,直至群众满意。

信用唐山取得突破发展

202387日,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唐山市及迁安、滦州、遵化3个县级市全部成功入选,实现了我市国家信用示范区零的突破,获批数量全国最多。

在全省先行启动信用立法,对信用环境建设、信用信息应用、信用监管与服务、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和相关法律责任等进行了全面规范,从制度层面建立了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具有鲜明的唐山特色。《唐山市社会信用建设促进条例》已于20231130日经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202431日起正式实施。

深入挖掘信用价值,不断丰富信用在审批、纳税、融资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融资领域,大力推进融资信用服务,上线运行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已入驻中小企业23.9万家,融资金额578亿元。创新推出“政采贷”平台,以政府采购合同资金的预期支付能力为信用基础,企业只需提供与政府签订的采购合同,即可申请低息贷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023年,获批了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节约用水信用管理平台试点等14个改革试点,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9个。

“无证明城市”建设显雏形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提升工程,依托全省统一政务服务移动端“冀时办”,建设唐山特色频道,上线233项高频“掌上办”事项和8种联办“打包办”套餐,位列全省第一。主导开发建设的“幸福唐山”APP汇聚了37个部门、9大类、280项服务,注册用户已达141万,平均每月服务用户7万余人,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积极推动政务服务由“网上能办”向“网上好办”升级,梳理了全市9683个细分事项的网办要素,材料共享复用15232个,网上办事实现了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同时,还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开展了“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邀请企业和群众走进政务大厅、登录办事平台,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

积极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全市6176个村(社区)已正式上线基层电子证明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所开具的无固定模板类证明网上申请、审批及签发,已开具基层电子证明5.2万余个。随着申请材料电子化替代工作全面铺开,市县两级9683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材料已与电子证照建立关联关系,涉及的275类电子证照实现“免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