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4.8亿斤!唐山夏粮总产创新高

    

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 梁赞英 通讯员 郝莹玮)8月1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5年我市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14.8亿斤,较上年增长2%,显著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82.6万亩、单产405.7公斤/亩,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的喜人态势,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精准施策,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稳面积、强科技、建良田,从农机保障、科技赋能到应急管理,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政策托底应播尽播,守牢丰收基本盘。夏粮丰收,面积是基础。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将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通过“政策+服务”双管齐下,确保冬小麦应播尽播。强力推动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1亿元,农机购置补贴6143.99万元,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包联县乡,指导农户抢抓小麦播种关键期,确保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良种良法双轮驱动,激活增产新动能。我市聚焦“种业振兴”,持续优化品种布局,冬小麦以轮选266、兰德麦856、石农086等为主导,春小麦以津强8、津强11、辽春33等为主导,“津强系列”占比达91%,全市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零距离”开展全程精细指导,大力推广精准种植、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翻及“一喷三防”绿色生产技术,构建严密病虫害监测网络。针对小麦蚜虫、白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推行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争取上级资金948.1万元,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显著提升粮食品质与粒重。

高标准农田提标升级,夯实产能硬支撑。以“一平两通三提升”为重点,着力解决耕地质量、设施配套等问题。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588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8.68%,节水、节肥、增产效果显著,为粮食产能提升挖掘深层潜力,筑牢“旱涝保收”稳产根基。

全链服务精准滴灌,守好增收“最后一公里”。我市制定《唐山市2025年“三夏”机收连阴雨天气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与邯郸、保定、沧州等省内地区互助及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外地区协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队、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县级机具落实、市际互助台账等4类应急保障台账,动态调度烘干设备与应急队伍,确保极端天气下“龙口夺粮”。今年“三夏”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次,小麦机收率达99.9%,较去年提高0.1%;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86%以内,较去年降低0.19%。市农业农村局提前组织农机手培训,累计培训机手7822人,全市累计完成检修各类农机具11.3万台套,农机具技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满足了麦收需求,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同时,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开展专项培训103次,培训7612人次,严查无证驾驶、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秋粮生产稳中提质,筑牢全年粮仓根基。夏粮丰收到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随着秋粮生产的有序推进,我市将聚焦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依托规模主体单产提升项目,推动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9.5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唐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