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稳步推行党建促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

    

我市稳步推行党建促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

打造试点395个,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 闫妍 通讯员 张君)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分层推广、全域覆盖”的思路,稳步推行党建促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投入267余万元,打造村(社区)治理积分制试点395个,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强化统筹推进,夯实乡村治理基层基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积分制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科学设定“5+N”积分体系(即“人居环境、平安创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村规民约”五项基本内容,围绕上级重点工作和村级自治需求确定其他积分项目),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庄建设等乡村事务中来。坚持典型引路,在丰南区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议,组织各县(市、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局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实地学习积分试点经验,全面部署推进积分制工作。

坚持分类指导,完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根据各村(社区)经济基础、治理难点和群众需求等差异,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积分制运行机制。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村(社区),设立专项积分奖励资金,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积分超市,同时探索与商超、农文旅项目、理发店、卫生室等合作建立积分兑换点,提高积分的实用性和吸引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兑换活动200余场,参与户数超7.5万户。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社区),重点挖掘“非物质奖励”潜力,设立“积分光荣榜”,定期公示积分排名,在评先评优、入党推荐、村民代表选举等工作中优先考虑积分较高的村民,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探索“积分制”与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多方联动机制,协调唐山农商银行与镇村携手启动“信用镇、信用村”共建共享计划,为积分制优秀家庭提供低息贷款、优先授信等金融服务,构建“积分换信用、信用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坚持结果导向,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积分制深化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群众自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如丰南区胥各庄镇采取“积分内容群众定、方式群众议、结果群众评”的方式,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同时带动村内的超市、理发店、卫生室等将服务内容与志愿服务积分相融合,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兴起。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村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尤其是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乡风文明进一步培育,积分制将文明行为纳入加分项目,对不良风气实行扣分处理,通过对“红白喜事简办”“小老帮老老”“党员助老”等行为的积分奖励,村民观念逐渐转变,孝老敬亲成为新风尚,推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