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企业免去“多头跑来回跑”的开证烦恼
我市深化“信用代证”改革提升服务质效
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 单宇 通讯员 张思瑜、王辜莉)“过去开一份有无违法违规证明,需要跑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等多个部门,前后得花一周时间,现在线上申请,一天就能办妥,真是太好了。”近日,丰润区振兴农业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过“信用唐山”网站快速办理了企业信用报告,对这项改革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局等八部门印发通知,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深化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改革,推进“信用代证一件事”工作,进一步将替代应用领域由42个拓展至46个,让更多企业免去“多头跑、来回跑”的开证烦恼。据统计,目前全市经营主体已下载专项信用报告4389份,累计代替了3.72万份无违法违规证明。通过深化“信用代证”改革,以“一份报告”替代“一摞证明”,不仅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突破壁垒:公安证明实现“线上跑、一日结”
为解决公安领域数据共享难这一关键堵点,我市创新搭建专有功能模块,整合公安部门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申请受理、反馈、管理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线上运转。系统可根据申请人户籍地,自动将任务分派至对应的派出所承办。目前,全市20个分局、244个派出所均已配备专人负责盯办,确保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和线上反馈,彻底打破了数据壁垒,有效解决了以往群众必须前往派出所窗口办理业务的不便,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根本转变。
双线融合:线上平台与线下专窗协同服务
为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我市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新模式。线上依托“信用唐山”网站,整合市专项信用报告相关功能,设置“信用代证一件事”办事链接,与省级平台协同推动;线下在市、县二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信用代证一件事”服务专窗或纳入“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配备信用报告24小时自助服务机,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报告下载等服务,实现“线上快捷办、线下就近办”。
拓展应用:推动跨省互认与“应替尽替”
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我市积极拓展信用报告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推动区域互认,与天津静海区签署合作协议,协同推动“信用代证”互认工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信用支撑;落实“应替尽替”,对照省方案中的3个应用场景20个事项,全面推行信用报告替代改革,并不断探索新的应用范围;对暂未覆盖的领域,鼓励采用信用承诺制,并建立履约践诺跟踪机制,对虚假承诺行为,相关违诺信息将被归集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纳入主体信用记录,并不再适用承诺便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