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卢山)11月2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认真贯彻省、市决策部署,以培育设施完备、功能全面、服务优良的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培养技能过硬、尊老敬老、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两项重点工作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今年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我市已顺利完成本年度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3个建设目标,其中包括27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16个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圆满达成省级任务要求,切实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养老服务。
为确保标准化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质量与效益,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措施:择优遴选明确目标。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在对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老年人口数量、机构基础条件及自身意愿等因素,审慎遴选培育对象,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节点与激励措施。精准导向按需培育。指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建设标准,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指导机构针对性拓展服务功能、优化内部管理、合理规划区域、明确人员分工,着力提升基础服务的覆盖面与可持续性。严格验收规范激励。执行“县级初评、市级验收”的双重评估程序,对验收达标的中心,及时依据相关政策给予每个5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并授予“标准化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标牌。
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省级下达的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任务为525人,我市实际新增通过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达到835人,完成率远超省达目标任务。同时,全市在岗的4626名养老护理员已全员完成系统性的“岗位大练兵培训”及县、市两级培训,实现多轮次全覆盖,人均培训总时长超过66小时,增添了一批业务精、技能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养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构建了系统化的培训与评价体系,切实提升了我市养老护理员素质能力及服务质量: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岗位实际,重点涵盖职业道德、冲突处理、消防安全、应急逃生、卫生健康等十大核心模块,有效强化了护理员的综合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并落实市、县、机构三级培训机制,市级层面大规模培养骨干力量,培训人数超全市养老护理员总数的90%,县级层面聚焦基本照护与职业素养开展多轮培训,机构层面则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提升实战能力,确保护理员年度培训时长不少于48小时。有序衔接培训与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对接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支持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价。同时,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管,确保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有效激发了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专业提升动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巩固现有成果,深化服务内涵,强化人才支撑,努力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多元的养老服务,持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