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jpg

综合保税区海关卡口

2.jpg

3.jpg

4.jpg

5.jpg

政务服务中心

6.jpg

金融街

7.jpg

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

8.jpg

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以下简称曹妃甸片区)于2019年8月31日正式成立。它是河北省唯一的沿海片区,涵盖综保、新城、装备等7个园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

两年来,曹妃甸片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365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96家,完成合同利用外资8.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485.06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4.89倍、12倍、3.15倍、91.58倍、8.38倍。曹妃甸片区以全市0.25%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市大约70%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0%的合同利用外资、接近25%的外贸进出口,正在成为唐山对外开放的新窗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成效显著

两年来,曹妃甸片区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高效落实总体方案试点任务。《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的57项试点任务已实施52项,实施率达到91.23%,全省排名前列。国务院、各部委向全国或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已落实193项。顺利完成海域使用权、节能、环评等159项省市经济管理权限承接下放。率先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为华能曹妃甸公司颁发“证照分离”第一证,办理“证照分离”业务186项。开展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开放创新研究,形成相关报告及若干措施,与中国钢铁行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扩大金融领域开放,8家落户片区的银行机构已为片区企业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41.98亿元。扎实开展片区自主创新,形成自主创新案例35项,其中11项入选省级创新案例,两项创新案例上报商务部争选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曹妃甸片区成立以来,始终以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努力打造自贸区建设的曹妃甸样板。曹妃甸片区通过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大厅“收件业务外包模式” “零成本零收费”等先进做法,在全省首创了政务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窗出件”新模式,实现片区行政审批“三个减少”,即减少办理时间、减少开办成本、减少服务费用;曹妃甸片区创新施行海域使用权“五步极简”审批新模式,招拍挂类项目用海审批时间缩短91工作日,审批类项目用海审批时间缩短67工作日;交通银行唐山曹妃甸自贸区分行创新应用跨境人民币结算动态“白名单”模式,优质企业可在15分钟内办结业务;中国银行曹妃甸自贸区分行推出了基于保税货权转移项下的收汇新模式,企业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得到有效节约,贸易便利程度大大增加; “大数据+”船舶交通智能服务系统的建设,使业主单船备车等待时间减少15分钟以上,船进出港艘次同比增长22%,安全监管货物装卸量同比增长16%,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54.2%,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版发布;海关和建设银行建立海关电子口岸IC卡一站式新机制,实现省内首个电子口岸业务与银行金融业务和行政审批局设点服务的“一盾一站式”融合创新服务;探索木材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发展新模式,提高作业效率30%以上,降低运输成本0.15元/公里吨,累计进口木材超过680万方,进口额突破6.3亿美元,保障了国内木材供应稳定安全;创新二手车出口产业发展和综合服务新策略,推动二手车溯源体系建设;对钢铁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开放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全国首创“铁矿石保税筛分”创新业态。

两年来,曹妃甸片区不断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方面,发布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475期、铁矿石曹妃甸价格指数374期,推动“河北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落户片区。能源储配方面,环渤海地区接卸能力最大项目新天LNG接收站及外输管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罐区10个保税储罐获上期所批复开展保税交割业务。港航服务方面,注册内外贸船舶72条;实现首票国际船舶保税配件区港直供业务、河北省航运协会迁址片区、曹妃甸海运学校正式开学;片区具备航空港功能,推动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方面,华电、金隅等30多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落户片区,中铁十六局盾构机再制造项目建成运营,北京巴威锅炉搬迁、北京市政项目开工建设,北汽新能源专用车项目签约落地;完成《曹妃甸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初稿)》编制。

两年来,曹妃甸片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成功获批“汽车整车、肉类、水果、粮食、冰冻水产品”五大口岸资质,建成进口汽车保税物流园、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冷链物流监管中心、保税仓储库、金贸广场写字楼等设施,近两年来累计引进恒星拼多多、唐山讯邦电子商务、唐山柒多贸易等68家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营业额总计4.98亿美元。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曹妃甸片区高水平创新发展的意见》,用于支持片区重点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超过亿元;《金融创新支持曹妃甸片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人才发展聚集的若干政策》《关于强化金融创新支持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印发简化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支持政策优化了政策支撑体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曹妃甸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项目、新天LNG接收站及外输管线项目、中铁十六局盾构机再制造项目、唐山东方海运有限公司项目、均和贸易总部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落地曹妃甸片区,累计签约项目620个,总投资760.99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项目15个,承接京津企业转移项目24个; 88个占地类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超110亿元;华能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华能上水泊位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作用凸显

以争取国家政策为突破,搭建扩宽与国家、省级部门的沟通渠道。依托自贸试验区优势,片区管委会结合省自贸办加强商务部、公安部跑办力度,推动唐山正式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通过不断向省市相关部门呼吁,各级支持政策纷纷获批,补齐与先进片区的差距短板;积极对接省金融局、省供销社,助推全省唯一一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落户曹妃甸片区……便捷高效独特的沟通渠道加速了曹妃甸片区的发展,也助推了全市的对外开放。

以先行先试为宗旨,拉动全市经济发展。曹妃甸片区通过局部创新探索,起到了以点带面、聚点成面的作用。全国首创“铁矿石保税筛分”业务,降低国内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和经营成本,优化进口矿石交付质量,可直接吸引国际矿业公司来我市开展业务。海域使用权“五步极简”审批新模式,开辟片区申报专用通道,使项目用海审批减少9个环节,招拍挂类和审批类项目用海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均提效50%以上,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速度。

以四区叠加为加速度,推动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在“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经开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下,片区积极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带动全市对外开放布局不断优化。片区吸引了北汽、五矿、中铁十六局、河钢国贸等一批京津企业落户,挂牌以来累计新增贸易企业1229家,带动曹妃甸进出口额翻了三番。自贸区特有的金融领域开放,吸引了各大银行在曹妃甸片区设立分行或支行,为企业办理多项国际金融业务。中信保、人保财险、平安财险为区内企业办理船舶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创新业务98笔。

未来可期

两年间,曹妃甸片区的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随着一系列推动片区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加快实施,它必将进一步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推动钢铁全产业链绿色创新研究取得成效。“综合保税区国际铁矿石联动创新区”“虚拟围网监管”等创新模式力争取得突破;整合全市具有自贸元素的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为全国钢铁产业整体提升提供样板和案例。

推动再制造产业聚集发展。推动进口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园区创建,指导中铁十六局、华电重工等企业通过工信部再制造产品认定,探索国外二手机动车及零部件进口,开展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务,搭建再制造产业平台。

推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力争将省内铁矿石、木材、LNG等交易品种整合至河北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探索铁矿石调期交易创新模式,建设期货交易所场外市场,做大做强曹妃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推动港口能级优化提升。加快完善港口功能,推进航道升级;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建设内陆港,布局海外仓、国外集港中心,推动疏港铁矿石非公路运输;加速构建陆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

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实现突破。推动唐山地区钢铁行业尽快参加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引导碳排放重点产业在曹妃甸片区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探索建立钢铁产品碳足迹追溯机制,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展。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片区,并增加国际业务服务部门;推动片区内金融机构为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争取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落地。

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重点招商,从产业链入手,积极引入各类航运企业、港航服务企业;以现货贸易为依托,逐步打造期现联动的良性发展格局;以盾构机为核心,引入数控机床及石油钻采制造企业探索再制造业务;以中石油、新天LNG、中船燃等项目为基础,打造集存储、运输、炼化为一体的能源储配中心。依托各级优惠政策,推动既有贸易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重点钢铁企业注册在省外的贸易板块回归,引导大型贸易企业落地,打造贸易(物流)综服平台。

推动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探索开展曹妃甸片区与其他重点区域联动创新,将自贸片区特有省市下放权限、制度创新成果和政策试点在曹妃甸全域进行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