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 金鹏 通讯员 田士磊)11月19日,记者从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水利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安排,克难奋进、真抓实干,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这五年,是唐山水利从‘补短板’向‘增质效’跨越的关键期。”唐山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鸿祥总结道,“我们聚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治理、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节水型社会构建、农村供水保障、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水利现代化治理九大核心领域,持续深耕突破,既达成防洪能力跃升、供水保障强化、生态质量提质、治理效能升级的阶段性成果,更为唐山高质量发展筑牢适配的水安全屏障。”
水利建设投资实现跨越增长。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引滦入唐王务庄渡槽拆除重建、陡河防潮闸等重点工程545个,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可达358.2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相较“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持续优化完善。其中,2023年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是全省唯一破百亿城市。
水旱灾害防御夺取全面胜利。扛牢水旱灾害防御的天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锚定“四不”目标,强化“四预”措施,规范执行“五个一”工作流程,科学统筹调度、果断靠前指挥,成功应对了2021年超强降雨、2025年滦河1号洪峰,高效处置54次强降雨过程,实现安全度汛。科学实施引滦调水,5年来累计调水23.77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
河湖生态面貌彰显崭新气象。“十四五”以来,河道补水超16亿立方米,滦河、陡河、还乡河等重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100%。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18万人次,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2041个,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湖长履职实现了从“有名有实”到“有能有效”的转变。沙河入选全省首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建成省级幸福河湖22条(段),累计打造幸福河湖岸线340.7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7.5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7.30%,获得水利部颁发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有力有效。全力构建全域智慧监测体系,建成取水口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全市16.67万个地表、地下水源取水口“身份证”式管理、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100%全天候智慧管控、农灌机井100%数字化监管“三个全覆盖”。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在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始终稳定保持在省达用水红线以下,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0.6%、21.1%,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省水利厅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等次。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扎实进展。坚持“节、引、调、补、蓄、管、置”综合治理思路,建成压采项目110个,压采地下水开采量3.01亿立方米,超额完成省达任务,实现地下水位稳步回升,全市浅层地下水位、深层地下水水位与基准年2018年相比上升2.47米、11.31米。实现深层严重超采区、浅层超采区面积清零,关停各类自备井5863眼,实现应关尽关。连续五年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考核为“好”等次。在省内率先开展海水入侵监测和防治项目,全国首例深层地下水回补项目在乐亭县建成。
全社会节水行动迈上更高台阶。制发《唐山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县域节水型社会实现全覆盖。成功获批全省唯一全国节水产业统计、全国水预算管理、企业节水信用评价试点,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企业节水信用评价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培育省级节水型企业67家,推动6款产品纳入国家级用水产品水效领跑者。创新探索实施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撬动社会资本超20亿元,年节水量9800万立方米。唐山市资源型缺水城市节水新路径被推广刊发。
农村供水保障能力保持稳步提升。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争取各级各类资金8.35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整村改造415处,惠及农村人口43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94.5%提升至97.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由3.33%提升至4.84%。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7个,总投资9.2亿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0.07万亩,年节水4325万立方米,增产稻谷1000余万公斤。滦下灌区建成国家节水型灌区,并于2024年成为首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
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率先打造水利行业市域级数字孪生水网应用标杆——唐山智慧水利系统,建成全覆盖、全天候、智能化的河湖智能视频监控“一张网”,全域配备923个视频监控点位,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精准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智慧水利系统荣获全国水工程BIM应用大赛金奖。建成陡河水库、邱庄水库2个国家级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成果获得省政府办公厅表扬肯定。
水利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用水权交易、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在丰南区建成全国首个工业、服务业、农业“计量全覆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取用水信用体系评价试点,获批省级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扎实推动唐山水网先导区建设,积极探索“水利+”融合发展理念,储备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模式,全省首个水利特许经营项目“唐山市水网改善提升工程”及全市首例国家PPP新机制项目“玉田县全域地表水配置项目”获批实施,筹措社会化资本82亿元。高标准完成省厅委托办理取水许可技术审查事项7563件,高质量完成河湖名录内150条河道、2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及公示,完成153条(段)河流“一河一策”编制,河道水事秩序持续向好。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