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唐山劳动日报讯(记者 赵欣)11月27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唐山答卷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95%提升至96.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7.6%提升至9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95%提升至97.3%,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由97%提升至98.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53%提升至58.6%。全市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取得新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立“市属高校1对N帮扶中小学”思政联盟,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创新开展“双进促双减”“新时代 新家乡”主题思政课等系列活动,将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七个第一”“五种精神”和新时代发展成就等融入其中,130万唐山大中小学生同上“知唐山、爱家乡”开学思政第一课,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化科学教育,路北区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唐山一中学生郑恩和荣获“格科专项奖”和“正天工程创客优秀奖”,为河北省唯一。河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在我市举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高效组织30分钟“阳光大课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建立235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动校园足球赛事火热开展。唐山十一中初中篮球队勇夺2025年河北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男子乙组)冠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常态化开展班级合唱、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进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实现全市中小学劳动必修课、劳动教育清单、校内劳动实践场所、“五一”劳动周活动“四个100%”,推动打造学校“30分钟劳动实践圈”,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成绩在全省位居前列。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全市县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全覆盖,每年举办“9·2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有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心理“五指成拳”的育人合力。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攀升。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日趋完善,各学段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全省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场会2024年、2025年两次在我市召开。“十四五”以来,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205所,增加学位2.03万个,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比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始终将义务教育扩容提质列入民生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331所,新增优质学位8.75万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十三五”末的97.6%提升至98.5%,位居全省前列;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3%,高于全省平均值2.3个百分点;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等3所学校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普通高中;唐山市曹妃甸区国开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被认定为河北省综合高中试点学校。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资源布局,唐山一中新校园顺利开工建设,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资金支持。唐山十中新校园建成搬迁,顺利投入使用。不断完善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就读政策,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8.2%以上。

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展现新作为。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心城区和曹妃甸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格局基本形成。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24年晋升本科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全省首个独立升本的高职院校。唐山师范学院申硕成功,办学能力实现新跃升。百年滦师唐山幼专与玉师合并正式搬入市内新校园办学。西南交大唐山园正式开园。全市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3个,本科专业306个,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3.12万,比“十三五”末增加5.8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8.6%,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7%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中职学校扩增至32所,其中国家中职示范校6所,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校2所,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120工程”)学校12所,在校生达7.9万人,保持全省领先。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化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为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十四五”时期,全市建成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5个,柔性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3名;华北理工大学联合曹妃甸区政府与河钢集团挂牌成立“燕赵钢铁实验室”,为河北省最高层次战略综合类科技创新平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所唐山研究院建成的90余个高水平实验室和研发平台投入使用,北交大唐山研究院在校硕士、博士学生人数达3000人。产教融合发展充满活力。“十四五”时期,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联合20家科研院所和企业成立的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经省编办批准的唐山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于2023年7月在唐山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依托高新区国家级联合体揭牌成立“工业机器人共享培训基地”。推动组建河北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教联合体和绿色智慧矿山煤炭、现代农业、京津冀康养行业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新建智能装备制造(印机)产教聚集体和美容美体、新能源汽车、板栗等产业学院16个,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平台支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成立了143个乡镇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和2322个村民、市民学校,我市于2024年获批全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网络城市。

解决群众教育急难愁盼问题取得新进展。积极回应群众上好学的期盼,复制推广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提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组建37个学前教育集团,辐射带动125所幼儿园,全市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94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达到70%;推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全市成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125个,覆盖城乡学校500所,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超出“十四五”设定的20%目标;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总数达到37所,就读学生占比达到7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值10个百分点。全力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建设,实现县(市、区)、校全覆盖,今年通过电子平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招生12.49万人,占招生总数的85%,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的目标,减少了家长不必要的焦虑和等待,增强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围绕落实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目标,建立完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累计资助学生50余万人次,发放资金5.6亿元。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全市范围内推广“数字化采购平台”,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AI”“数字化平台建设”全覆盖,河北省连续2年在我市召开校园餐现场会。校园餐满意度由原来的92.4%提高到97.8%,实现了学校省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

教育综合改革效能实现新突破。始终坚持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唐山教育发展活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聘请39名省、市级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建立市级教育评价改革指标体系,遴选7个县区和97所学校试点先行,我市评价改革的“唐山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一校一案”制定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实施“人才强教”工程。探索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统筹区域内事业编制,优先保障农村和紧缺学科师资供给。在市域内部分省示范性高中试点核增10%-20%编制,专项用于教师培训进修。连续3年每年选聘、引进1000名优秀师范毕业生。“十四五”期间培养省燕赵名师5人,省特级教师62人,省骨干教师147人,省师德标兵183人;认定市级名师134名,市级骨干教师1879名,市师德标兵920名,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滦南县职教中心郑万众老师获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是我省唯一。实施教育数字化工程。全市所有学校均接入100M以上互联网,99.14%的教学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校园总数达到720所。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唐山教育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生态持续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