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久强,男,中共党员,41岁,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一钢轧厂转炉作业区副主任,第一、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河北省首届道德。
1989年,郑久强从唐钢技校毕业,分配到唐钢一钢轧厂转炉车间。入厂仅一年,他就被破格提拔为炼钢二助手。1993年10月,郑久强又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成为一钢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炼钢炉长。1996年,郑久强总结前辈多年的炼钢经验,创立了三计算、二控制、四观察的“三二四”炼钢法,结束了一钢厂建厂50多年来完全靠经验炼钢的历史,开辟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由经验炼钢向科学炼钢转变的新路。
1998年,唐钢组织系列低合金品种钢的研发生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钢厂生产的低合金钢的正品率还不到50%。郑久强凭借自己对炼钢工艺技术的天赋,经过潜心的研究和探索后,又首创了“519”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当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
1999年6月,一钢厂150吨转炉建成投产,郑久强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150吨转炉生产规程,主动到其它单位观摩生产操作,在原来经验炼钢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炼钢理论和操作方法,成功的冶炼出唐钢150吨转炉第一炉合格钢水。
2008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郑久强组织转炉作业区改善工艺、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幅度降低成本,转炉主要技术指标大幅提升,石灰消耗降低到56.7kg/T,石灰消耗吨钢降低了21kg,其他散料如轻烧白云石消耗达到18 kg/T以下,生白云石达到4 kg/T以下,实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08年转炉作业区完成钢产量544万吨,成本降低额2800万元;转炉炉龄创出了18349炉的历史最高纪录。
郑久强不但时刻注意总结冶炼操作法,而且还注重实践升华,他撰写的《磁选钢渣在150吨转炉冶炼上的应用》,《转炉炼钢的脱硫》等论文在不同杂志上发表后,在同行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以至有的人把早已是工人技师的郑久强亲切的称为“工人工程师”。
郑久强成名后,他炼钢工人的本色始终没变。面对私企老板一年近百万元年薪的诱惑,他说:“荣誉是组织给的,才干是唐钢培养的,我唯有扎根企业,尽我所能,才能回报企业的关怀和培养,才能报答领导和职工对我的信任。”1997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全国技术能手;1999年河北省劳动模范、郑久强炼钢小组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成才积极分子;2002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转炉炼钢工第一名、全国技术能手;2003年被唐钢命名为唐钢功臣;2004年河北省劳动模范;2005年河北省青年五四奖章、河北省燕赵技能大奖获得者、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08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被评为“河北十大金牌工人”之首。2007年、2009年两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