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她,逆行而上负重前行

    

今年47岁的霍文玲,是一名有着多年基层卫生工作经验的共产党员。作为卫生专业技术管理能手的她,曾投身于17年前的非典疫情防控。随着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她临危受命,负责主持丰南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的日常工作。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这其间,霍文玲以“疫情不退,战斗不止”的决心,始终坚持思想上弦、干劲不松,责任压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效率加码,与时间赛跑,向艰险而行,确保医疗救治工作高效运转,为筑牢战“疫”必胜根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抢抓一个“早”字

迎难而上主动出击

医疗救治组主要负责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出于职业的敏感性,霍文玲考虑到疫情等级可能升级迅猛,为避免猝不及防,必须超前谋划疫情防控工作。为此,她随身带上手机充电器和洗漱用品,做好日夜战“疫”的准备。

凭借对全区医疗资源的熟谙,霍文玲按照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集中隔离点设置要求“排兵布阵”。迅速调集351名医护人员、19辆救护车、购买调剂61台医疗设备、1800余件防护物资,搭建起由1个发热门诊(隔离病区)、17个发热筛查门诊、23个预检分诊机构组成的医疗救治分级网络。随后组建444名后备人员梯队,先后组织抽调16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市传染病院和迁安疫区。并对全区2472名医务人员紧急进行院感防护和诊疗方案培训……工作忙而不乱,有序高效。

疫情初期,防控工作多是视频会议部署,缺少文件支持,为跑赢时间,霍文玲根据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工作,连夜制定工作方案、诊疗流程和各种登记表格,及时发送到各级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还通过电话、微信反复解释说明,保证全区防控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她不断充电,挤时间学习各类文件,熟悉各项最新政策,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作出最快、最准确的判断。霍文玲负责的很多工作,包括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制定、院感防控措施落实、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等都在上级部门未下达指示前已提前安排部署,由其制定的方案、流程、督导表格还被兄弟县区广为借鉴使用。

认准一个“实”字

严于律己善待他人

危急时刻显初心本色,大事难事看使命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霍文玲重担压肩,负重前行。从1月21日至今,她不分昼夜地坚守岗位。开会部署、制发方案、解答咨询、协调车辆物资、关注发热门诊工作……好好吃顿饭、睡个踏实觉对她来说都太奢侈。每天16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持续的超负荷运转,霍文玲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她却强忍病痛,不下火线,继续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按时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发热门诊是高风险区域,但身为医疗救治组的成员,既要履行监管责任,又要组织专家会诊。为避免未知风险,每次去往发热门诊,霍文玲都挡在前面,“你们家里都有小孩,我孩子大了,我先去!”疫情的持续导致许多群众心情烦躁,有的对隔离政策不理解,有的对限制诊疗范围不满意,有的抱怨救护车只接不送……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多么疲惫困顿,只要群众的一个电话咨询,她总是抖擞精神、耐心细致讲解疫情防控政策、责任和遵守规定的必要性,直至消除对方的焦虑、恐慌和无助。“也许我们医护人员眼中的小事,在群众那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我不能敷衍行事,让大家失望。”霍文玲言语坚定。

做到一个“好”字

慎终如始善作善成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但霍文玲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力度不松,韧劲不减。因为她深知,身在专业技术部门,说的每一句话、发出去的每一份文件都代表上级政策,一旦出现差错或者传达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此,她认真学习上级文件,亲自校对下发文件,并迅速传达。

为确保统报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给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霍文玲反复核实每张报表,每日的省市报表统计工作未出现过一次纰漏。为避免医疗机构因长时间抗“疫”,产生麻痹松懈思想,她对全区28家医疗机构开展多轮督导,严格预检分诊,规范发热病人管理,抓好医院感染控制,保证各个环节没有缺口、不留死角。

正是“霍文玲们”的迎“疫”冲锋、担当实干,丰南区医疗救治工作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督察检查中均未发现问题,为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