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1.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烘干鼓板。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2.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打磨抛光鼓墙。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3.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打磨抛光鼓墙。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4.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给鼓口蒙皮。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5.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固定牛皮。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6.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踩鼓。

河北滦南:孟祥臣“守”艺蒙鼓制作50载7.jpg

↑11月15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传授蒙鼓技艺。

初冬时节,在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孟各庄村的鼓厂,今年70岁的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鼓技艺传承人孟祥臣,正在操作间忙碌着。

孟各庄蒙鼓技艺201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工艺独特,从鼓板筛选、切割拼梆,到固定皮子、踩鼓,每一道程序都需要娴熟的技艺衔接。孟祥臣自幼与父亲学习蒙鼓技艺,他可制波浪鼓、凉粉鼓、手鼓、书鼓、腰鼓、板鼓、定音鼓、高堂鼓、矮堂鼓、花盆鼓等十多个品种,每年蒙鼓订单最多可达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