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旅游区
一村一庙一古镇
一村:
蚕沙口村元代古码头地处渤海湾泝河入海口,素有中国北方古海上丝绸之路终点之誉。蚕沙口妈祖庙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是北方罕见的妈祖庙古建筑群。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和河北省民俗文化调研基地,逐渐成为展示北方渔家文化和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的重要平台。
1、妈祖文化—宋末,福建商贾黄万金行船遇难,经神女召来巨鲸相救而大难不死,在蚕沙口修神女祠,以巨鲸鱼骨作梁,把巨鲸鱼骨置于庙堂最高处,陪着妈祖娘娘分享人间烟火。故称“鱼骨庙”;
2、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庙会:每逢妈祖诞辰、升天纪念日期间,在妈祖庙举行祈安的民俗活动。以妈祖神驾巡境保平安为主要项目,荟萃歌舞,戏剧,杂耍,工艺等民间艺术活动;庙会的“迎献”形成演戏“酬神”风俗,古戏楼上轮番上演名班好戏。期间形成万民商市,人如云屯,车似齿密,热闹非凡。
一庙:
原天妃宫座落于蚕沙口村西,坐北朝南,同对面的蚕沙古戏楼相望,成为沿海少见的古建筑群。蚕沙口曾是古代海运入京东辽西的必经之海河转运码头和天然避风港湾,江南商船、米槽“海运多避风于此”。因最初妈祖庙以鱼骨为梁,又称“鱼骨庙”,部分鱼骨仍保存至今。始建以来,历经明永乐、清乾隆年间和民国十年三次扩建修葺,殿堂巍峨,神像俨然,蔚为壮观。
天妃宫分正殿和后殿。天妃宫正殿,正位塑三位女神像。主神为天妃(妈祖),两侧为送子娘娘、子孙娘娘。大殿两厢把门屹立青龙、白虎二神将。在正殿中东西两侧还供奉关公、海龙王、火神、药王、千里眼、顺风耳、平浪将军、赶鱼郎等神像。后殿为观音圣母殿。与各地的“倒座观音”不同,这里的观音坐北面南,相对大海。
。庙会的“迎献”形成演戏“酬神”风俗,古戏楼上轮番上演名班好戏。期间形成万民商市,人如云屯,车似齿密,热闹非凡。
20世纪50年代中期,天妃宫被改建为学校,为“破除迷信”,神像被拆除。“文革”“破四旧”,古戏楼、天妃宫同时被毁。
改革开放,为恢复文物,发展旅游,当地村民于1992年自动集资,首先复建了天妃宫。复建的天妃宫,仍座落在原天妃宫旧址,正殿保持原殿风格,而且各部位都有原天妃宫的砖、石、瓦、拱等材料。塑像先立天妃三仙娘娘,使之初具规模。后几经改扩建,到目前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大殿和东西偏殿,钟楼、鼓楼。大殿居中供妈祖神像(一人三像),西侧供龙王,东侧供药王,正东供赶鱼郎和青龙、白虎;西侧偏殿是观音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和送子观音。东侧偏殿为财神庙,供奉文、武财神。庙前有大小香炉4个,5层鼎塔一座,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如今庙会活动也已恢复,并成为繁荣当地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因素。
一古镇
蚕纱古镇是妈祖文化重要体现中心,北方福地,一观悠然美景。唐宋人文,一览千古风情,
1神龟潭:神州第一龟。渤海之滨,海滩百里,一马平川。惟此地巨丘突兀隆起,状若巨龟伏地,神奇疑似天造。神龟将军本为妈祖娘娘身边大护法,蛟龙闹海之时,大量渔船在海上岌岌可危,船上渔民一同向妈祖娘娘求救,眼见即将丧命之时,海中央升起大大的龟背,将船只护送上岸。事后渔民为感恩神龟将军,特此修建神龟潭
2月岛:夜光十色,波涛影动,音乐喷泉伴随着古典音符响彻在古镇中,岛中央象征着爱情美满的月老,见证了天下有情人的爱情之路,赋予了未来两人的终成眷属,更修建殿堂为“曹妃殿”曹妃位落月岛中心处,日建曹妃,日助曹妃。致力于让全国人民了解曹妃甸文化
3西街:,公元1018年,苏东坡与好友凡纯仁(范纯仁(1027年至1101年),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游至此地,二人再此游玩一月由余。苏亲手提笔“西街”。范见苏在此地甚是开心,更是题诗一首(北往南来丝茶客,南来北往船盐粮,西街食来东坡住,东坡西街不思乡)走进西街能深入其中领略唐宋人文,古亭苑的坐落,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
4福慧岛:百年古树,福泽天下,此古树距今已有185年历史,海边土地本不利于树木成长,唯此树毅力于今,不畏风雨,更是当地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在古树上系上愿望的红丝带,微风吹动,虔诚的诉说会传遍天地之间,日行一善,善根以深深的在古镇和人们的心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5曹妃回乡:李世民与曹妃婉儿的爱情故事,带来的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幅大唐盛世的繁荣画章。曹妃回乡,源远流长,广为传颂。以成为曹妃甸一新坐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