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丰南区黄各庄镇忠信庄村让文明乡风代代传承

    

“层出不穷的好人典型,记录村级发展的文化墙,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1月16日下午,丰南区黄各庄镇忠信庄村的“道德讲堂”准时开讲,身边一件件感人的故事,让村民报以阵阵掌声。

几年来,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干净、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忠信庄。

“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一直是村党支部书记董启成的治村理念。他多方筹措资金对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了新民居建设“六个一”模式,将农宅统一修缮成红色坡屋顶,普及太阳能、吊坑、博士灶、沼气池和卫生厕所,对每条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他主动承担义务清扫任务,天一亮,他就第一个起来,先把村子打扫一遍。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过。在他的影响下,全村村民都主动清理门前卫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身教胜于言教。全村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们在良好的卫生习惯熏陶下,特别爱干净、讲文明。同时,董启成坚持在村喇叭广播宣传好的卫生典型。

为提高全民的健康文明意识,全村又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集法制宣传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广场、普法宣传一条街、宣传橱窗等,配有健身器材和法制、道德文化长廊。

2016年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忠信庄村在原有基础上,根据村庄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改造提升规划;对村西育才河进行了治理、绿化,建成休闲带状公园;对村民广场和马路进行翻修;新建通往养殖场的自来水管道,解决村民吃浅水的问题;建成400平方米的“忠信厅”,内部布置以忠和信为主题的宣传墙体画;村民广场放置青石鼎,寓意“一言九鼎”;入村口设置假山石,上书“忠信立庄”,体现忠信主题。给大伙儿创造了整洁、舒适、欢乐、安全的新农村生活。

2006年村里开展了孝老敬亲活动。自2007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九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28人,在全村营造出了孝亲敬老的良好氛围。每到年底,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就开始用广播向村民进行宣传动员,将准备评选的消息告诉大伙儿。首先由村两委、村妇代会、党员、村民代表推荐候选人或者自己报名,接着组织村民对候选人进行初评,确定候选人后就印制选票,最后由每户出一名代表进行最终投票选举。选举结果当场公布,村委会拿出相应资金对当选者进行表彰奖励。

2011年底,忠信庄村根据村情,在黄各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序开展了政治理论、社会道德、劳动技能、民主法治、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广泛树立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结合村子实际,更是在原有“好婆婆、好媳妇”的基础初上,新增了“好儿子”的评选。

“百善孝为先”,孝德文化是支撑忠信庄村民立身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董启成在春节前会用广播对村里哪家子女给老人“压岁钱”进行宣传,渐渐地大伙儿都开始给老人钱,你给100元,我也不能少,有条件的还要再多些,从100元、200元、300元到500元,甚至1000元。这样的孝老敬老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在多年的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典型。在众多先进典型的感召下,其他村民也都见贤思齐。

良好的风气要树立起来需要耗费精力,要想真正在人们的观念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更是不容易。忠信庄村正是用崇善厚德、孝老敬亲的信念滋润着村民的心田,用一个个身边的普通人物,一段段生动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传递着忠诚守信、孝老敬亲的精神财富。为此,忠信庄村特设道德讲堂,定期开展讲课活动,将村里的好人好事在讲堂上与大家分享,通过颁发奖状和奖品的形式进行奖励,还设立了功德榜进行宣传。在榜样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争先效仿,风气正,民风纯。

同时,为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忠信庄村特制定本村的村规民约。制定了29条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机制,村民们认真遵守。村里还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的红白喜事全在忠信厅内举办。董启成每次都主持操办,而且还给大家定下了餐费标准,杜绝铺张浪费。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村民,又节约了开支,受到了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