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刘先生乘坐公交车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跟奶奶上车后,奶奶给孩子剥了个橘子,随手将橘子皮扔到地上,坐了没多长时间,小男孩就大声嚷嚷着要换座位,跑遍整个车厢,才安静地坐下来。还有一位母亲,坐在孩子旁边一个劲儿嗑瓜子,边嗑边往车窗外吐瓜子皮。“车厢里的乘客都看着他们,感到很不舒服。带孩子出来,大人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做好榜样。”刘先生说。
走访观察发现,在饭馆吃饭,有的孩子看到菜一上桌就抢,弄得满桌子都是饭菜;在电影院,有的孩子大声哭闹,随地小便;在小区,有的孩子随地扔食品包装袋、摘走树上的花。但也有的孩子外出时表现得很有教养。一个小女孩跟着姥姥上了20路公交车,一位女士给她们让了座,小女孩高兴地说“谢谢阿姨”。坐了几站后,上来一位孕妇,老人和孩子就积极地给她让座,小女孩主动帮助姥姥拿着包。一位乘客说,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同的表现,其实是受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的。
市民金先生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他表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礼貌也不是什么大事。其实,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如果家长知书达理、尊重他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谦恭有礼。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都坚信其人格和品格的形成源自家长,而造成孩子人格缺陷的80%的责任都在于家长。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各方面都会有差异,家庭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培育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想情操。
那么,在公共场合,怎样才能让孩子表现得文明懂事?金先生说,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文明的表率。还要重视对孩子公共礼仪的教导,这样孩子在人多的公共场合才能彬彬有礼、不讨人嫌。此外,家长在出门前要准备好水、零食、纸巾等物品,还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如何安排的,今天要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去等,之后再带他出门。
有些孩子非常贪玩,比较淘气,家长在外出时就要多关注他们。如果孩子的行为引起周围人的反感,一定要耐心制止,并将他带离人群,不要让孩子再打扰到别人。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突然大哭大闹,那么家长要及时将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耐心地讲道理,不要一味斥责,不妨用通过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不再哭闹。同时,家长可以向周围的人表示歉意,说些道歉或者解释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大吵大闹是因为他们不适应陌生的环境,感觉很不舒服,才会不停地这样那样。家长平时不能一味地骄纵孩子,要教育孩子学会吃苦,适应新的环境,引导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