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战疫中的“铿锵玫瑰”

    

在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一个个“娘子军”身披白色战袍,英勇冲向一线,演绎出一段段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地佳话。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采访了她们其中的三位。

鲜花送英雄

赵秀凤,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

接受采访时,赵秀凤刚刚挂断电话,是隔离病区寇主任打过来的:“赵书记,在今天这样特殊的节日里,收到鲜花好开心。我代表前线姐妹谢谢院党委的关心。”

“在全院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天,我时刻被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动着。她们是妈妈、妻子、女儿,疫情逼近时,有的推迟了婚期,有的把孩子甩给了家人……她们何尝不惦念家中亲人。可在疫情到来之时,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果敢、无畏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赵秀凤动情地说。

赵秀凤还向记者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党委围绕生活、心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通过走访慰问、帮扶帮助等多种形式,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给予了关心和关爱。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不比往常,许多“巾帼”勇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度过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一束鲜花,一声问候,或许比物质更能打动“女战士”的心灵。

同样作为前线医务工作者,赵秀凤业已在岗位上摸爬滚打了数十个日日夜夜。“要不是日子特殊,我真的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了。”话语朴实无华,展现出巾帼气派、“玫瑰”风采!

“患者的康复,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3月8日中午12点多,唐山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孙惠敏刚刚吃完午饭,就坐到电脑前,琢磨如何给患者配药了。

1月25日至今,孙惠敏作为中医专家组副组长,进驻市传染病医院,已奋战了43天。提及第一天到达传染病医院,孙惠敏笑谈是跟着“导航”来的。“我们是24小时值守,工作时间总是竖起耳朵,一旦听到救护车马达声音,就迅速进入战备。”

为了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准确实施救治方案,我们最早建立了一个传染病医院医患微信群。起初,群里的信息量很大,有关于患者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相关情况,以及患者生活、心理需求等信息,在这个“大家庭”里一展无余,我们除了医者这个身份,还兼职起信息传递员、心理辅导员职责。孙惠敏总是和蔼地说:“在群里,我是你们的大姐,有什么事尽管跟大姐说。”

“三·八”这天,孙惠敏无意中从朋友圈知道国际妇女节悄然来到。当记者问到节日有什么心愿时,她说:“希望所有患者转危为安,早日康复,这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中医组按照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处方”,在提升临床救治疗效,提高患者救治率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孙惠敏最后留下一句话:“疫情不灭,我定不归!”

“特殊好友”给予我前进动力

佟艳红,唐山市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随访中心工作人员。

自2月7日我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佟艳红注定每天早上一上班,首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向定点收治医院报告前一天治愈出院患者身心状况,接着,就是打电话了解患者当天的恢复情况。一天下来,要拨打六七十个电话,最多时达近百个。

佟艳红告诉记者,每次拨打电话时,总是充满期待与纠结,期待是听到好消息,纠结是担心会打扰到他们。最终,每每在电话那头听到“没事,你就放心吧,谢谢”,顿时犹如一块石头落地,心里敞亮一片。

“您好,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发热?吃饭如何?”每天重复这几句话,不感到枯燥才怪!而佟艳红做起来却十分享受。“电话中,大部分患者都很配合,就像唠家常一样。时间一长彼此就成朋友了。”佟艳红颇有感触地说。随着在通话中不断了解,佟艳红的微信中意外多了几位“特殊好友”。这些人中有的出院后心理压力依然比较大,佟艳红就格外予以关注,给他们打气解压。这不,就在“三八”妇女节这天,佟艳红幸运地收到了“特殊好友”的祝福,让她欣喜之余,感受到艰辛付出是值得的,并由此产生一股强大自信和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