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迁西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四位医生和一位乡镇工作人员的组合。在“抗疫”特殊时期,他们每个人都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做着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奏响了“抗疫”进行曲!
父亲刘香国,迁西县首届道德模范,共产党员。他从医50余年,一直扎根于基层,曾担任三屯营镇卫生院院长、洒河桥镇卫生院书记。多年来,他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一直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让患者少花钱就能把病治好是他的行医原则。在栗乡百姓心中,他是名副其实的“名医”。如今70岁的他,依然工作在县康力医院,经常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自大年初三迁西县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之后,刘香国毅然放弃休假时间,始终奋战在岗位上,每天接诊,查房,做手术……在这疫情特殊时期,很多患者都不能及时来医院复查,他每天都抽出时间,亲自打电话给患者回访病情、做医疗指导。这么多天,他义务当起了病人的家庭医生,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默默地为这场无声地“战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子刘海涛,40岁,现为迁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是迁西县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影像诊断者之一。大年初一,一个“有发热病人要做检查”的电话,把放射科两位资深主任叫到了医院。他们为病人详细做了CT检查之后,根据其影像表现特征,最后谨慎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后来,经专家会诊及实验室结论确诊为迁西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迁西县人民医院由此展开的疫情阻击战中,刘海涛总是冲锋在前,24小时待命,有病人随叫随到。在疫情不断上升期及大排查时期,他连续作战,以医院为家,凭着曾带领团队荣获河北省影像片比赛二等奖的过硬业务能力,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
儿媳贠红雨,迁西县人民医院核磁室医生,共产党员,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疫情暴发后,她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她把牙牙学语的女儿交给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照顾、留下读初中的儿子自己在家学习,转身与丈夫并肩作战,投入到这场“抗疫”战斗中来。
长女刘海霞,迁西县三屯营卫生院妇幼保健科的医生。在迁西县疫情暴发后,三屯营卫生院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留观医院。在未发病时,这些留观人员谁都具有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大年初三上午,刘海霞被分配到送饭组,任务是自正月初四开始,每天为医务人员和留观隔离者送饭。有时候医院食堂的工作人员忙不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和同事亲自“上阵”,从第一天开始,医院伙房组和送饭组合二为一。她和同事们每天穿梭于厨房和送饭口之间,最多的时候留观隔离者达到21人,加上医务人员50多人,做饭加送饭,一天三轮下来,她和同事们累得浑身发软,但从未喊过一声累。除了吃饭,这些人员还需要很多日常生活用品,而这些物资的传递工作,也成了送饭组的主要工作之一。虽然如此,但刘海霞和同事们任劳任怨,从未畏惧,从未退缩,她们在“抗疫”阻击战中,一直在幕后做着不起眼、最基本的后勤保障工作,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保驾护航。
次女刘海丽,渔户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共产党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日夜奋战在基层一线,每天在单位忙到半夜一两点钟如同家常便饭:整理各种急需上报的报表,各种疫情电话、传真通知,还得负责为封村的村民采购生活物品。自擦都岭村全部封村封户采取隔离措施以来,所有的生活物资及急需药品全部由乡政府保障组负责,她作为保障组的负责人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截至目前,保障组共为擦都岭170多户村民购买19000余元的生活物资,为45户村民购买药品2583元,全力保障全村村民的正常生活。在县城家中,刘海丽刚蹒跚学步的小儿子由于二十多天未见到妈妈,实在太想妈妈了,可发去的微信视频刘海丽根本没时间接。
勤勤恳恳的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这就是一家五口用实际行动奏响的基层“抗疫”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