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第一佳矿”美誉的开滦唐山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铁路运输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发轫之地,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坐标,而其典型、稀有的矿业遗迹更是无处可比拟。该矿内现完整保存着三处近代工业起步时的工业遗迹,分别是:
1.一号井。清光绪四年(1878),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受命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西法开凿唐山矿一号井。该井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出煤,井深600英尺(183米),井筒为圆型,料石砌井壁,井径4.27米,井架当时采用木井架,高20余米,天轮直径2米,采用自重15吨的三层罐笼提煤。井下巷道完全按西方近代大煤矿的采掘工艺布置,形成最早的竖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开拓方式。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现延伸至井下九水平,提升深度-543米。该井至今已服役131年,仍是年产400万吨矿井主力提升井。唐山矿一号井是中国近代用机械开采煤炭的发端,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历史价值。(与一号井比邻的二号井,三号井分别建于1879年3月和1898年,是与一号井配套的生产系统,也是中国近代工业中采用西法开凿的最早矿井,至今保存完好,仍在与一号井联合使用)
2.百年达道。百年达道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为贯通一号井与之附井(西北井)之间的煤炭运输线路,在原广东街路基下开凿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式桥洞,称为“达道”。达道为拱型券砌式隧洞结构,采用掏挖方法开凿,净高5.7米,宽7.65米,全洞长65.1米,南北洞口上方各镶有一块石碑,上写“达道光绪己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开平矿务局”字样,隧洞从地基到券顶全部为条型料石券拱而成,坚固无比,虽经百年沧桑,特别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而丝毫无损,直至今日,下面仍在通行火车。
3.唐胥铁路遗迹。1881年唐山矿投产前夕,开平煤矿创始人唐廷枢冲破重重阻力,修筑了一条东起一号井西至胥各庄的全长16.04华里的运煤铁路,后向东西分别延伸至山海关和天津。他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是今天中国7万余公里铁路大动脉的零起点和最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