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人数的增加,如何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居家隔离呢?记者带着有关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的系列问题来到市疾控中心,采访了原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建丽。
问: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应该注意什么?
答:居家医学观察期限为14天。居民在家中观察期间,需要与医学观察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掌握正确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的办法。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可以选择家庭中通风较好的房间隔离,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第二,在隔离房间活动可以不戴口罩,不随意离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先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门,佩戴口罩前后和处理用后的口罩应及时洗手。
第三,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尽量处于下风口。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离开房间后需清洁双手。
第四,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和口罩丢入专门的带盖的垃圾桶内或垃圾袋中。不要随地吐痰。
第五,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用品分开,如避免共用餐具、毛巾、浴巾、床单等,不要共同进餐,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要共用卫生间,必须用时须分时分段,用后通风并用酒精等消毒剂消毒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第六,家中公用物品及时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头柜、床架、门把手以及其他卧室的家具。每天至少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第七,家庭成员在清洁被密切接触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服,如塑料围裙。
第八,密切接触者的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用洗衣机以温度为60℃至90℃的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第九,保障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密切接触者以静养为主,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分,心态要平和,不要着急、害怕。保证睡眠充足,减少上网、看电视时长,最好限制在隔离房间内进食、饮水。
第十,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通知,每日上午、下午测量体温,自觉发热时随时测量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联系隔离点的观察人员。
问: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答: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的环境置30分钟,或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消毒,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重要措施之一,家庭用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含醇的消毒剂(如75%的酒精)。含氯消毒剂有一定的腐蚀性,达到消毒的时间后,需要用清水擦拭。
问:家中有居家观察人员该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答:第一,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至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再用清水抹布擦拭去残留,每天至少一次。用250mg/L至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拖地,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第二,对于密切接触者的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先使用84消毒液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再使用普通洗衣皂或清水清洗,或者用洗衣机以60℃至90℃的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上用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第三,垃圾处理建议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的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500mg/L至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第四,在清洁和处理台面、清洗衣物及处理分泌物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摘除手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清洗双手。
第五,当居家观察人员被诊断为疑似病例后,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