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生命对接,在这一刻

    

市传染病医院是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我市首例确诊患者正在该院接受治疗。目前,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神状态如何?医护人员又是以怎样的状态投入救治工作,实施这一严峻时刻的生命对接?记者带着这些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对部分患者和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电话连线采访。

当记者拨通我市首例确诊患者毛先生的电话时,他刚刚吃完午饭。“今天中午吃的是红烧肉、炒豆角、腐竹鸡蛋木耳和米饭,荤素搭配,非常合我胃口。”

据介绍,毛先生是1月18日从武汉回到唐山,1月21日出现发烧、咳嗽症状,次日即入住当地医院就诊,经省市疾控中心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省级专家组评估为确诊病例,转至市传染病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

毛先生告诉记者,刚被确诊时,心里也很担心,情绪波动较大,但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治疗和抚慰,现如今体温已较为平稳,对今后的治疗也愈发充满信心。就在他转院的第二天,妻子也被确诊转来同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考虑到我们的夫妻关系,医院打破常规,把我俩安排在同一病房,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医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管理。

为了打消我们的顾虑,医护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案,还临时建立了一个医患交流微信群,把有些治疗恢复情况、治疗方案等及时沟通,就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毛先生欣慰之余,还发出感慨:“医务人员时不时过来问缺不缺啥,一会儿又拿来水果、卫生纸等,在医院有种家的感觉。”目前夫妻俩病情平稳,互相支持、相互鼓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转告大家做好自我防护,做到不传谣、不信谣,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医生,我们一定能战胜病魔。

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自疫情发生,就第一时间进入临战状态,制定了周密的应急处置方案,成立了医疗救治、院感控制、后勤保障等12个工作小组,同时加大对医务人员的防护培训,进一步细化发热门诊设置流程、应急救治流程,为阻击疫情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每天,医护人员要确认把防护服、手套、鞋套、护目镜等“武装”齐全后,才能进入病区。“我们现在是轮班值守,3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工作时长4小时。”护士长王秀玲还告诉记者,在高强度的工作中,疫情隔离区内的医护人员在岗时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更不能上厕所,这时,“纸尿裤”便成了标配。此外,还要对确诊病例实时进行监测,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一个班下来,会感觉又闷又热,防护服内常被汗水浸满很不舒服。

记者了解到,身为我市首例确诊患者主治医师、市传染病医院病区主任的谷建宝,今年1月刚刚圆满完成援藏工作回到本院,27日又临时受命,进入隔离病区,冲向抗疫一线。

1月29日,市传染病医院抗击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临时党支部成立,犹如一道无声信号,激发起抗击疫情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党员的战斗激情,纷纷表示要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

“疫情当前,我们理当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市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赵秀凤说话掷地有声。

目前,该院已组建了6个医疗救治梯队,第一梯队23名医护人员已全员上阵。其他梯队医护人员将紧随其后,纷纷备战,随时准备冲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