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县域兴衰关系着发展全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关注县域发展。他深刻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他强调,县一级“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原则,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国民均等化公平保障,大力探索适应县域域情的创新发展之路。综合施策推动要素向县域聚集。公共资源配置应与常住人口及农村实际转移人口相挂钩,尤其是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重点的教育保障和以住房为重点的市政建设,应与城市保持同一标准给予充足的财政投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应与实际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相挂钩。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地方专项债券向县域倾斜,重点提升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国家层面出台引导鼓励人才向县域流动下沉的顶层设计。加大对县域扩权赋能的力度。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依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城镇化。从全局的角度看,县城是下一步城镇化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从县域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看,抓好县城建设、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就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矛盾,可以达到突破一点、带动全局的效果。县城的发展应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以接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实现分类发展。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发展活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着力兴人、兴地、兴权,核心在人,落脚点在产业,以城乡融合推动激活乡村要素活力,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构建可提升乡村价值的特色产业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得到保护和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打通资源流通“大动脉”,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优化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彻底阻断绝对贫困在农村的代际传递。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现代化建设。下大力气改善软硬环境,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对接融入大的产业体系,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找准自身定位,久久为功,做深做强。根据自身禀赋和群众需求,在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高起点谋划。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块状经济”乃至产业集群,奠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