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防教育走深走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唐山市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构建“国防、人防、拥军、应急”四位一体“进学校”宣教模式,通过唐山市委宣传部、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局五部门协同发力,将家国情怀培育与实用安全技能传授深度融合,为校园宣教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立足城市基因:解码“四位一体”的“唐山逻辑”
作为一座在抗震救灾废墟上涅槃重生、浸润着红色血脉与深厚拥军传统的工业重镇,唐山始终将青少年培育视作城市赓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与精神传承的核心纽带。从抗战时期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的革命精神照亮燕赵大地,到1976年抗震救灾中淬炼出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融入城市肌理;从连续斩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实践积淀,到应对新时代各类风险挑战、践行“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现实需求,唐山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天然拥有丰富的精神底蕴与实践土壤。
长期以来,校园宣教工作面临各部门资源分散、内容碎片化问题突出等困境。宣传部门侧重思想引领,应急管理部门聚焦防灾技能,退役军人事务局深耕拥军教育,教育部门统筹教学安排,校园宣教活动多为“单点式”开展,缺乏系统性设计与协同联动,难以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青少年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也是安全防护的重点群体,必须把分散的‘指头’攥成有力的‘拳头’。”在唐山市委宣传部、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局的共同推动下,“国防、人防、拥军、应急”“四位一体”进校园宣教工作实施机制应运而生。该机制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实用管用”为核心导向,着力打造覆盖全市中小学的系统化宣教体系,让家国情怀与安全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图为唐山市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联动的“唐山实践”
“四位一体”模式的核心在于“联”,关键在于“融”。为推动多部门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唐山市创新性建立三大机制,为校园宣教工作高效推进保驾护航。
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筑牢“指挥中枢”。每季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五部门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齐聚一堂。会议上,既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梳理宣教重点,又围绕师资调配、活动与教学时间协调等实际问题共商解决方案,破解“单打独斗”难题。2024年以来,累计召开联席会议7次,敲定“校园行”“主题教育”“纪念活动”等重点任务21项,让校园宣教精准匹配师生需求,靶向更准、方向更明。
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激活“一池春水”。唐山市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优质资源统筹整合,打造“校园宣教资源库”。市委宣传部配备100余套宣传活动设备、30余件军事装备模型;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派出7名防空防灾专业讲师,开放2套人防指挥通信平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遴选参战老兵、优秀退役军人,组建20人的“红色宣讲团”;市应急管理局调配20余套应急演练器材,让专业资源直达“校园一线”。
分工协作落实机制拧紧“责任链条”。五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委宣传部牢牢把握校园宣教正确导向,深化国防教育内涵,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聚焦人防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打红色故事宣讲与拥军教育;市应急管理局则侧重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教学;市教育局将宣教内容系统融入德育课程与安全培训,推动教学常态化开展,确保校园宣教“进班级、进课堂”。
图为唐山市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丰富载体创新:让校园宣教“活”起来、“实”下去
“请同学们记住,遇到地震时要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下,待震动停止后,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在唐山博杰学校的操场上,唐山市“爱国拥军・应急安全”校园行活动正在进行,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耐心讲解,指导学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不远处,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带领学生参观人防指挥通信平台,细致讲解人防警报识别知识。
自“四位一体”模式推行以来,唐山市摒弃传统“说教式”宣教,以多样化、沉浸式活动为载体,让校园宣教工作从“纸上谈兵”变为“亲身实践”,真正“活”了起来、“实”了下去。
在活动现场,青少年们热情高涨,拿起仿真军事装备模型,体验投掷手榴弹、模拟射击,在互动中感受国防力量;聆听防空警报响起,学习警报规律,掌握防空疏散常识;进入“仿火灾”帐篷,在模拟烟雾环境中学习逃生技巧,提升应急反应能力;操作灭火无人机、侦察无人机,近距离感受科技赋能应急救援的力量;踏入“人防移动指挥所”,通过多媒体设备体验“多方位”信息交互,直观了解人民防空指挥工作。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切实提升了宣教效果。
活动后评估显示,98%的参与学生能准确复述至少3种国防知识点和安全防护常识。大家纷纷表示,“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校方承办负责人则表示,活动中“讲解—体验—认知—内化”的安全防护技能教授模式,相比传统说教使知识留存率提升20%以上。
图为唐山市开展应急安全科普活动。
活动成效显著:构建校园、家庭、学生同认可的“唐山样本”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唐山市“四位一体”进校园宣教模式成效显著,赢得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以往的安全课多是理论讲解,学生们容易走神,现在通过实操演练、互动体验,课堂氛围活跃多了,学生们参与热情特别高,更喜欢这种形式。”唐山市路北区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副校长付鑫深有感触地说。
“孩子回家后,跟我们分享在学校学到的防空防灾自救知识,还会教我们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应对。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她对‘安全防护小技能’的理解更深了,运用更自如了。”唐山市路北区幸福小学赵婉辰的妈妈欣慰地表示。
“我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动手触摸‘枪械武器’;既能了解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还可以登上指挥通信平台感受国防科技。这样的活动真的太好了!希望能多组织几次!”学生们在每次活动后道出的这番期盼,正是对校园宣教工作最好的肯定。
唐山市的实践,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家国基因”与“安全铠甲”,探索出一条校园宣教工作提质增效、优化升级的新路径。首先是坚持部门协同,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整合各类资源,避免“单打独斗”,形成工作合力;其次注重内容融合,将国防、人防、拥军、应急有机结合,既传递家国情怀,又教授实用技能,避免内容空泛,实现“育德”与“增能”双重目标;再次强化实践导向,通过演练、研学、互动等沉浸式活动,让青少年“在做中学、在学中悟”,改变“填鸭式”教育模式,提升宣教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校园是培育爱国情怀、筑牢安全防线的重要阵地。随着“四位一体”校园宣教模式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唐山以实际行动助力更多青少年增强国防观念、提升安全素养,成长为爱国家、懂安全、有理想、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作者: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 张文新, 唐山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赵宪骏、何志坤、曹宇坤、赵晓婕,唐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