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车长臂当舞,挖机奋力掘进,机器人生产线一派繁忙,京唐智慧港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建设者们奋战的身影,加码“实力高新”“活力高新”的分量!
城市更新,乡村更美,人民更幸福……智慧城市日益完善、智慧农村内外兼修、智慧公厕地图上线,又添“美丽高新”“幸福高新”新名片……
进入6月,唐山高新区抢抓黄金期,紧盯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全力冲刺第二季度,确保实现“双过半”。
产业项目千帆竞发
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聚焦稳经济、促发展,用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奋力实现经济又稳、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2022年全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315亿元。目前,3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复工,16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已开工,确保上半年开工项目20个,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良好基础。积极申请专项债券,目前3个项目成功发债并开工。
提质产业发展。在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见成效,做大做强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数据存储和应用等新兴产业,按照“6+9”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推行“链长制”,实施“一链一案”“一链一图”“一链一策”工作机制,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
抢抓黄金期,实现“双过半”!
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主动转变招商思路,全面开启“云招商”模式,持续在线开展招商推介、项目磋商和政策解读,确保招商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步伐不停。今年以来,引进了亿华通氢能、北京奥威虚拟视觉等项目20余个。
科技创新提质增量
加大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发放高企申报、认定补贴40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截至目前,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13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60家,占全市总量55%;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56家,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项目11个,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加快聚集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德伯特、旭华智能科技、英莱科技、河北微探科技等4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通过专家论证和市科技局初审。引进创新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凤凰英才”计划,积极宣传唐山凤凰英才政策。截至目前,引进海外院士、硕士16人。
加速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大力引进京津等地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截至目前,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机构)4个,北京石油化工大学船用管机器人智能焊接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4个。
城市建设有机更新
京唐智慧港建设全面提速。全面优化拓展京唐智慧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完善京唐智慧港路网布局,为更多的进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目前,已完成纬二路(经十四路—经十六路)、纬三路(经四路—经十六路)、纬五路(经二路—经十四路)等13条市政道路建设,相关燃气管线、通信管线配套工程已完成。
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庆北道(学院路一卫国路)、规划道路3(建设路一龙泽路)、龙泽路(规划道路3一北安道)、规划道路7(新科技―大庆道)已完成道路建设。高新道(卫国路-建设路)维护提升工程完成主路及人行道基层建设。全力打通“断头路”,高新道(太原路-龙泽路)完成主路建设、华岩路(高新道-规划支路)完成雨水、污水管线。
营商环境高效便捷
紧紧扭住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牛鼻子”,全力打通助企纾困“最后一公里”,有效减少疫情防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全力了解企业所需。组织开展“双带双走”连心活动,全区33个部门的1222名同志对18个重点项目和辖区7540家企业进行了分包,“面对面”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努力当好服务企业“联络员”、企业困难“化解员”、政策精神“宣传员”。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妥善解决突出问题150余个。
全力提高服务效能。实行项目包联机制,大力推行代办制、专员制、“不来即享”“项目管家”服务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截至目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60余个,审批效能提高80%,省市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达100%。对涉及疫情防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等审批服务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着力深化“拿地即开工”“区域审批”“多评合一”等改革,审批效率提升70%以上。
全力落实惠企政策。采取“线上+线下”“跑小二+店小二”和“一对一精准”送策等创新举措,打通政策传达落实“最后一公里”。建立“1+1”响应机制,对企业诉求可做到1分钟内响应,1小时内处理,100%线上受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上半年累计服务企业1100家次。设立纳税服务联络员、电子税务局,开展线上纳税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为企业减税退税4.5亿元,减免场地租赁费用600万元,为中小制造业企业缓缴税费9416万元,返还企业失业保险稳岗金1125万元。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促成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6亿元。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对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及受疫情影响的劳动者提供资金补贴、减税降费。截至目前,累计征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174个,发放各类补贴约148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87万元。
发展教育养老事业。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做好高新中学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京唐智慧港第一小学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小学改扩建工程,强师资队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立了20个社区老年人集中日间照料中心,一系列为民举措让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健全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了区、镇(办事处)、村(居)三级网格,细分了784个网格,配备了2386名网格员,形成全覆盖服务体系,实行与居民群众“点对点”高效服务,截至目前,全区通过QQ群、微信群和线下走访等多种形式收集了100余个菜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强化源头减排、过程管控,以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对影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的6项污染因子开展综合治理攻坚,持续抓好清洁取暖、秸秆禁烧、机动车污染防治和挥发性有机物及扬尘治理。截至6月份,高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48,同比下降19.42%,优良天数达到126天,同比增长10天。
高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
保持“一刻也不能停、
一步也不能错、
一天也误不起”
的战斗姿态,
奋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抓好二季度、
干好上半年、
夺取全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