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各庄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双高”提速

发布时间: 2022-09-28 18:39    

乐亭县闫各庄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实施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根”“路”和“人”为三要素,唱响“赓续血脉当先锋 大钊故乡党旗红”主旋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乡村振兴驶向发展快车道。

深扎根,“红色土壤”固本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组织。闫各庄镇党委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紧盯农村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的目标,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红色土壤”。

提升组织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底”。对照基层党组织建设“十条标准”,狠抓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行,全面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建设4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丰富“主题党日”内容,开展便民服务实践活动114场次。完善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三清单”“双述双评”等工作机制,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带头发挥作用、引领示范先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促生带动力,点燃乡村振兴“引擎”。培树先进典型,建立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镇村书记项目台账,杨家埝村被授牌为“唐山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国仙院、毕段、前罗村、闫各庄、小石庄、车门、陈渡口争创县级党建示范点。先后组织实施杨家埝乡村旅游项目、大罗庄村党建富民直通车项目、周滩村党员绿色创业项目等一大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学得来的党建亮点工程,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党建力量”。

增强凝聚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托举“大钊故里、滨海强县、青春乐亭”三张名片,充分利用陈渡口、樊坨、大罗、杨家埝村等红色资源,依托后新百善学校,杨家埝村博馆、红色党史长廊、村史馆,乐亭县图书馆杨家埝分馆等景观点,传承和弘扬大钊精神、呔商精神、百善文化,深刻挖掘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党旗红”“防控一线党旗红”等系列“党旗红”活动,打造一批具有闫各庄地方红色特质的特色党支部和党建品牌。

找出“路”,“蘑菇小镇”致富

理思路、寻门路、找出路——乡村振兴,路是根本。闫各庄镇党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高度施“路政”,从深度谋“路经”,从广度扩“路径”,在成功打造乐北线沿线7个村庄为乡村振兴片区村基础上,从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环境卫生整治两个方面下功夫,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浓缩至“蘑菇小镇”建设中,为乡村振兴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施“路政”,树新方向。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方式,明确闫各庄镇段乐北线、西曾线、周新线等主干道“三位一体”(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建设思路,与县交通局密切配合实施西曾线翻新工程,新铺镇政府门前兴旺路600米,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打造“高颜值”镇容镇貌,并为公路沿线各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

谋“路经”,建景观道。以乐北线、西曾线为主轴线,打造六个主要绿化景观节点,建设完成 6个绿化小品和游园,其中周滩村“高架桥下”、前罗村“二月兰庄园”、大罗庄村“清幽小径”等游园,各具特色,花树相配,移步易景,串珠成链,形成“两轴六点六园”生态绿化格局,绿化总面积647.01亩,栽植银杏、核桃、西府海棠等11种景观树2.1万余棵,环镇森林化、道路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城镇园林化的生态系统建设初具规模。

扩“路径”,联致富网。2021年底全县唯一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及深加工项目获得审批立项,建成后珍菌生产基地共有24个棚室占地20.5亩,分别在周滩村和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恒温库、珍菌深加工企业等,年产黑枞菇等珍菌17万斤,加工蘑菇副产品12万斤,可实现经济效益2450万元, 31个项目村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55万元,“蘑菇小镇”初具规模。此外以西三村城市有机果蔬供应基地、王庄市场农产品物流基地、西刘村精品皮毛养殖基地、杨家埝村乡村生态旅游基地4个片区、10个田园综合体为框架支撑,将乡村旅游、物流运输、大棚果菜等优势经济元素与 “蘑菇小镇”建设开发融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农企、农商、农超、农旅对接,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育能人,人才振兴“揽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闫各庄镇党委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实施“领头雁”、村两委、党员、后备队为主体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聚焦“领头雁”,培育乡村振兴“钢骨”。 管好用好“第一书记”,通过“第一书记日志”,工作群中一日一晒“作为”,推动落地落实“有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77件,当好乡村振兴的组织者、推动者、先行者。利用县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和杨家埝村、大罗庄村两个市级党员党性教育基地,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年开展教育培训36场次,参训村党支部书记156人次,强化了带头人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

构建“人才库”,由“人”富制造“财”富。坚持引才与留才并举,育才与用才并重,通过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盘活乡村振兴领军人、培育乡村振兴致富人,不断深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内生动力。将回村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112人作为后备力量,选入人才库。采取长期与短期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地头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党员群众致富增收的“造血”功能。

开展四个活动,用“四字经”育人用人。教育党员干部以工作不忘、紧盯不放、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四字经”为座右铭,积极全镇上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常态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积极组织“大包联、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开展62场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开门一件事”等活动,实现社会动态情况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服务群众全覆盖,使党员真正做村民的贴心人、代言人、代办人,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

党建扎“红根”,乡村开“富路”,振兴靠“能人”。闫各庄镇党委为走在振兴路上的乡村打开了“高质量”和“高颜值”提速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