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一中举行系列活动庆百年华诞

发布时间: 2023-10-07 10:44    

10月5日,河北乐亭第一中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百年名校内红旗招展,鲜花绽放,校园中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千余名校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于此,共同庆祝母校的百年华诞。

乐亭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乡,自古雅重教育,滦河文化底蕴深厚。1923年8月,“乐亭中学”建立,归属直隶教育厅管辖,即为“乐亭一中”前身。彼时,初建的乐亭中学以“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新思想作为授课内容,开展革命教育活动,革新封建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为党团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4年9月,在大钊同志的亲自关心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党支部,也成为冀东地区的第一个县区农村党支部。此后,乐亭中学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对军阀混战、反对苛捐杂税运动,并成立学生联合会。并深入农村,组织“平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乐亭中学先后与“抗日中学”和“进修中学”“育英中学”等学校合并,学生人数达1500人以上,党支部党员达百余人。

1956年,乐亭中学改名为“河北乐亭第一中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之后,乐亭一中恢复和重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善管理,试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党组织保证监督,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百年往昔历程,学校栉风沐雨,勇立潮头,锐意创新,成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中学,先后被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等18所高校授为“优秀生源基地”。据了解,这次校庆活动以“赓续红色血脉 致敬百年荣光”为主题,旨在系统回顾学校百年办学历程,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高水平促进学校向更高更快发展。同时,多视角展示大钊故乡形象,悉心为广大校友搭建回乡省亲和共谋家乡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亭篇章加油助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诞生之日起,乐亭一中就同乐亭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同乐亭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她伴随着乐亭建设事业成长、发展壮大,度过了百年春秋,成为冀东教育的一颗明珠。乐亭百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乐亭一中提供的人才支持。

乐亭一中培根铸魂,深挖县域、学校红色文化底蕴,打造红色德育品牌。红色校本课程、红色研学旅行、红色成人典礼等成为经典德育品牌,培养学生心怀家国的大格局、大志向,不断激发的学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务实开展教科研,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抓牢教学这一提质升级的根本,深入开展“三备两研”备课模式改革、学本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培优补弱”工程等,通过以改革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切实培养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育人水平。一批又一批教师带着对教育的热忱,躬耕杏坛,传薪继火,育出桃李满天下;开拓创新,深挖队伍潜力,不断提高队伍活力。实施了校内聘任制、自愿选岗制、超工作量绩效制、年级管理模式改革等系列改革,教师工作热情高涨。

展望前景,任重道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县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的重大变革,全县上下对乐亭一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校也率先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2023年暑期起,在唐山范围内率先实施“2+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庆活动涵盖校史馆揭牌参观、师生恳谈会、校园民谣音乐会、颁奖典礼和文艺演出等10个环节,既有对学校百年发展历程的感慨回眸,也有师生旧友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一件件镌刻着历史印记的馆藏物件,一首首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青春旋律,让白发苍苍的老校友热泪盈眶,令青春朝气的年轻校友神采飞扬。但每一名走在美丽校园、打卡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景点的老校友,无不对母校的新变化、新面貌、新发展充满了欣慰和感动。

百年中,乐亭一中走出了像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运昌、上将曹芃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孟昭英、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白志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著名书法家、82岁高龄的王祥之先生是1958届校友,他亲自为乐亭一中校史馆题写了馆名并参加了揭牌仪式。王老表示,他虽然离开乐亭已经60多年,但是始终乡情萦怀,对家乡、对母校一中的情感也始终没有改变。他衷心希望母校在百年新起点上赓续优良传统,为家乡教育再谱新篇章。

百年校庆中,返校共庆的校友还有原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司长严贺祥,河北省监狱管理局政委周俊元,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张长斌,祥隶创始人王祥之,中国航天科工总工程师姚强,清华大学教授赵红蕊,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弟,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余丁,某部副师级军官刘宝权,华为战略研究院大模型产业发展首席专家王震军等。

据介绍,当日近3000名校友返校,毕业时间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23年;职业涵盖各行各业。乐亭一中也将继续密切校友感情,持续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乐亭发展建设贡献一中智慧和一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