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改善广大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破除“天网” 魅力“无线”
小区线缆治理工作一直是文明城区创建中的难点问题,楼道外墙上密集的“天网”既影响环境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破除“天网”,实现小区“无线”魅力,路北区各镇街多方谋划,不遗余力地开展线缆治理工作。
光明街道铁路楼小区建成于1993年,小区内20栋楼68个单元门,共有居民1060户。从雇佣绑线普通工人到联系运营商技术人员,从使用吊车对重点部位捆绑到安排“蜘蛛人”进行全面精细化捆扎,街道工作人员多次联合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现场办公,最终将“线缆入地”确定为最终解决方案。
今年3月份开始,街道组织施工方对原有地下井进行全面摸排,合理规划、统一布局。3月10日施工方正式入场,用时20天完成了20栋楼68个楼门的主管道铺设,累计重新开挖1320米,利用原有管井铺设光缆8145米,设立2个芯光交箱;施工方退场后,四大运营商同时进场,加班加点利用23天完成了所有线缆的交割、入户改线等工作,累计拆除废旧分箱器300余个,更换光纤1000多条。
“改头换面” 满目一新
河北路街道以“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为抓手,致力打造“文明小区”、“文明小巷”、“文明楼道”,对社区、小区门头进行改造提升,以门头“微整容”换来小区“面貌”大提升。
由于境内大部分为老旧小区,街道对小区主要出入口进行了改造美化。工作人员逐个小区调研,结合小区出入口道路特征,本着简洁、清晰、美观的原则,对小区门头统一规划,对主出入口无标识的小区,设置新门头,对于破损老旧的门头进行统一翻新。街道还广泛征询社区党员居民代表意见,敲定最后方案。
除了美化门头外,街道还对小区主出入口路面进行修整并适当拓宽,缓解车流压力。设计入口迎宾地线,美化环境的同时清晰指示方位。
如今,社区主要出入口十五分钟生活圈、市民公约、指示牌、主出入口路面经过重新规划设计,统一了规格、颜色,既有全街整体效果又能展示河北路特色。
美丽乡村 “诗情画意”
走进韩城镇大张刘村,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门头,清澈潺潺的小河穿村而过,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彩绘文化墙点缀其间,党史馆、民俗馆、文化馆、初心广场、休闲凉亭、健身场地,静静地描绘着村庄画卷。
近年来,韩城镇大张刘村以提升民生福祉为初心使命,深化美丽村庄建设,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样板村。
建设百亩果园,发展特色采摘,打造果蔬批发市场、发展休闲民宿,聚焦农民增收铺就百姓“幸福路”。
提升文明实践站、开放百姓剧场,开展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丰富精神生活助农乐享“文化大餐”。
晴日暖风动人心,万象更新景正好。经济强、民风淳、环境美,已然成为这个村庄最实在的“诗情画意”。
“厕所革命” 便民之“急”
一直以来,路北区按照省、市关于城市公共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陆续新建公厕79座、提升改造老旧公厕83座。截至目前,全区社会公厕已经完成新建或提升改造,总数量达到210座,实现“建成区公厕达到每平方公里4座以上,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商业街区达到每平方公里6座以上”的目标。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展示大文明。在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厕的过程中,路北区提高站位、科学谋划,在点位选取和设计过程中,坚持市民需求优先、便民实用优先的“双优先”原则,内外兼修,注重实效,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
首推生态环保转型,应用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变废为宝,采用与飞机、高铁厕所异曲同工的智能高压气水冲技术,安装碲发电玻璃、实现用电自给自足,实现向生态、环保、节能公厕转型;深化科技智能应用,全区域实时监测空气指数、厕位使用情况、人流、温度、湿度、水电消耗等,24小时中控程序可为如厕群众提供夜间远程开锁、对讲、求助等服务,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纳米抑菌陶瓷感应便器、自动香薰、灭蝇杀菌等设施更是高端智能;构建网络信息平台,研发使用微信“找厕所小助手”小程序,将辖区内各类公厕纳入地图,显示位置、距离、使用状态等信息,与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充分衔接,实现导航零误差,打造互联网“线上搜索+线下找厕”新模式,简单、快捷、便民,同时还可为市民提供实时新闻等重要资讯。
接下来,路北区将继续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创城理念,持续推进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提质增效,由干净向宜居迈进,由清脏向美化拓展,拿出“绣花功夫”,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聚焦短板,补齐弱项,对标提标,精细化提升,以“勇当标杆、力拔头筹”的决心推动文明城区创建持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