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路北:“百年达道”见证沧桑巨变

发布时间: 2023-08-04 16:41     来源: 路北之声

“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家附近的这条铁路对救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回忆起当年那段悲怆的历史,家住路北区乔屯西楼的宋玉林仍历历在目。“通往粮库的这条铁路是途经‘达道’的一条运输线,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地从机场运进市区。”

今年75岁的宋玉林如今已白发苍苍,亲眼见证了唐山从废墟中凤凰涅槃的壮阔历史。而他口中的“达道”,更是一处跨越百年沧桑,经历了时代伟大变迁的历史印证。

何谓“达道”?它是一条位于开滦唐山矿一号井北侧百余米处,建于1899年的火车隧洞。如今,达道被用作唐山矿煤车的编组调度。据专家考证,达道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最早的铁路隧洞。
达道,取通达之意,为拱形砌券式隧洞结构,洞口上方正中所镶石碑上刻“达道,光绪己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开平矿务局”。

“达道是当年为运输西山矿(唐山矿附矿)产煤而建造的。”乔屯西楼社区居民张林说,达道由时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设计,当时两井之间相隔一条东西向的广东街(即今新华道),遂在广东街路基下开凿了这条南北走向的隧道式桥洞。

2010年8月31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委员会中国代表,北京大学教授阙维民曾到开滦集团实地考察了“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他对达道作出了如下评论:“该遗迹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其作用和价值怎么形容也不过分”。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如今的唐山,经济蓬勃,百姓安居。历经百余年的达道,就像一位雪鬓霜鬟的老人,因着火车穿梭的轰鸣,诉说着凤凰之城辉煌灿烂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