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菜园里,老妈每年都要种上一两畦蚕豆。
沐浴着四月的阳光,破土而出的蚕豆苗节节上攀,长势喜人,一边开着清新怡人的花朵,一边悄悄地结荚孕果,蜜蜂嗡嗡地采着蜜,蝶儿翩翩起舞,一派清新的田园风光。
蚕豆花素净淡雅却不失芬芳。其花朵如山药豆般大小,形状似一只只小憩在枝丫上的花蝴蝶,让人浮想联翩。蚕豆的花托略显白色,延展至花瓣便浸染出淡淡的紫,中间就是黑得发亮的花斑了。远远望去,好像一双双青春灵动的眼睛,正满怀希望地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蚕豆花总是成双成对出现,单独的很少。蚕豆花香气扑鼻,春风徐来,香味一股一股往你的鼻孔里钻。
茴香豆用干蚕豆做原料,在水中浸泡沥干。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上二十来分钟,掀开锅盖,见豆中间凹陷,就马上加入茴香、桂皮、食盐等佐料,文火慢煮,待调味品从表皮渗透至豆肉中,水分基本煮干,色香味俱全的茴香豆就出锅啦!茴香豆五香馥郁,咸而透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大人们青睐的下酒菜。
小时候吃蚕豆可有意思呢!在饭桌上总是迫不及待地把菜碗里的蚕豆粒拣出来,然后用线一个一个地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在上学的路上,小伙伴们三三两两,一边走一边撸着吃,嘴里咂摸着淡淡的咸香味,那情景至今难以忘怀。不过为什么要把蚕豆穿成串呢?这里边还有个传说呢!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们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所以说蚕豆当地人也称其为“倭豆”。
在我的记忆中,炖蚕豆最好吃。蚕豆就长在自家园子里,现摘现吃还新鲜。择去蚕豆的梗,在清水里洗净,油锅里放上葱、姜、大料,爆出香味,再放上几片切好的五花肉,煸炒出油后,这时蚕豆就可以下锅了,加入酱油、食盐,翻炒均匀,添汤大火开炖。待汤汁变少变浓,香味扑鼻,一道大菜就出炉了。
蚕豆只是普通的应季菜,但因其独特的色、香、味,引得历史上很多文人对它青睐有加。清人汪士慎的“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清人张瑞玑的“闲来手种山蚕豆,踏破青苔带雨锄”,以及郑珍的“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等,无不表达了对蚕豆的钟情。
我时常感动于一丛蚕豆花,一碗蚕豆粒。这憨态可掬、粒短花香的蚕豆,带给我们的不正是人间小确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