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唐山市 2020年市本级预算及市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市本级预算及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19 16:25     
【字体: 】     打印

关于唐山市2020年市本级预算及

市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市本级预算及

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1月31日在唐山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唐山市财政局局长肖其放

各位代表:

我受唐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努力建成”统揽全局,聚焦33458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和市本级财政总体运行良好。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713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2.5%,同比增长9%,超全省平均增幅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1881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同比增长15.2%。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9846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9%,同比增长30.5%;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582075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同比增长2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3636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1%,同比增长104.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202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15.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2962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同比下降21.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2343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2%,同比增长11.1%。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50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6%,同比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397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2%,同比增长15.3%。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598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2%,同比增长104.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91933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2%,同比增长22.8%。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3005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2%,同比增长144.2%(主要是唐山港口实业集团、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增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669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16.7%,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353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7185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同比下降20.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498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3%,同比增长9.7%。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情况及2020年预算执行效果

一年来,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各项决议,秉承“财随政走、政令财行”工作理念,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8.7亿元,建立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后经济运行不利因素,深挖增收潜力,科学统筹调度,足额保障了疫情防控和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和社会大局稳定。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收入组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家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依法依规加强税费征管,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超额完成年初预算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迁安、曹妃甸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高新、芦台、汉沽、旅游岛增幅10%以上。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全年获得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45.8亿元,增长25%。其中,争取县级财力保障奖补等资金47.3亿元,增长66.5%,有效缓解了疫情后基层运行压力;成功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97.2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3.5亿元,有力保障了公共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疫情复工复产等支出需求。用好社会资本。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推动“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市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丰南、南堡等工业区供水工程,古冶区道路改造提升等5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涉及总投资14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38亿元。

——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六保”任务。保居民就业,投入18243万元。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1.1万人,稳岗增岗成效明显。保基本民生,投入400983万元。落实养老、医疗、教育经费补助政策,7.6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础教育实现优化发展。保市场主体,投入10256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及中小企业基地房租减免等;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150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粮食能源安全,投入21752万元。补助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做好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投入95168万元。落实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奖励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保基层运转,强化“三保”预算执行监控,加强库款运行监测研判,对“三保”压力较大的市辖区加大财力支持,对库款保障水平持续偏低的市辖区超调库款共计14亿元。

——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投入259729万元。按时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运用PPP模式化解二环线项目存量债务48亿元,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完成交通系统隐性债务向企业经营性债务转化,曹妃甸区成功争取到国家建制县(区)隐性债化解试点政策,超额完成当年化债任务。围绕精准脱贫,投入27548万元。全面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落实对口帮扶,实现4617户104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稳定脱贫;以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0个、区级片区8个、示范村120个,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基础。围绕污染防治,投入137547万元。分步推进公交车、出租车、国Ⅲ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更换,实现断面水质国、省考核100%达标,顺利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

——支持“一港双城”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围绕发展城市“通道”,投入218004万元。支持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航道和防波堤工程建设,唐秦公路、城际铁路提速建设,三女河机场客货运输能力提升。围绕提升城市功能,投入253341万元。支持唐秦高速开工建设,中央大道(老唐古路)、开越路等18条市内道路改造,二次供水泵房改造,公园绿化建设等,提升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服务水平。围绕加强社会管理,投入79283万元。支持“智慧唐山”、廉政宣教中心、公安业务技术综合用房、“雪亮工程”及沿海可视化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平安唐山。

——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打造教育高地,投入78049万元。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唐山学院轻工校区建设及改造,支持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合并转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围绕打造医疗康养高地,投入113215万元。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加快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支持迁建市中医医院、新建第二医院骨科大楼,构建多层次医疗供给格局。围绕发展文体事业,投入211203万元。支持南湖区域功能提升,启动新会展中心建设,继续支持高铁旅游线路宣传、传媒中心建设以及体育赛事等。

——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市本级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培训费、会议费等非刚性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比例29.8%;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8.9%。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预算支出进度承诺制,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直达资金全链条跟踪管理。持续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步形成“1+N”的制度体系和分行业分领域的绩效指标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落地见效。出台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16条,全年实现采购额131.8亿元,节支率4.9%。组织全市财务会计大检查,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落实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按国有股权10%比例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总体上看,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个别部门过紧日子观念仍然不强,资金绩效理念亟待提升,债务风险防控等工作仍需加强。

二、2021年预算安排(草案)

(一)2021年财政工作面临形势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新旧动能转化、实现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受国际环境、疫情冲击、节能减排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运行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中央对冲疫情的积极调控,全市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依然未变。为此,综合考虑全市税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需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增长7%左右。

根据市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围绕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推进财政改革,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财政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2021年全市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25716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3198576万元,收入总计862429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20261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104031万元,支出总计862429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5311749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等530112万元,收入总计584186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778614万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63247万元,支出总计5841861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056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259万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9304万元,支出总计50563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492814万元,支出2346360万元,年末新增结余146454万元。

以上收支计划安排是市级代编的,待各级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我们将及时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2021年市本级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437万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7741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23619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24446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0000万元,调入资金407116万元(其中,调入政府性基金349957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4209万元、调入专户资金52950万元),收入总计2506632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3934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1899995万元,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安排163939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92150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50548万元,支出总计250663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收入1762022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640000万元),加上上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573万元,收入总计1762595万元。

(2)政府性基金支出1412638万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11918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5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484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7804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860万元、其他支出4945万元),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49957万元,支出总计1762595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800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591万元(其中,“僵尸企业”处置费用4990万元,困难企业到龄退休人员补缴社会保险费3151万元,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等项目450万元等),加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209万元,支出总计1280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17954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72241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0773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6105万元,利息收入25312万元、其他收入5878万元、转移收入510万元)。动用历年结余29340万元。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47294万元(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支出93253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67024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47731万元)。

(四)市本级重大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保基本民生、保还本付息、促发展的支出顺序,安排重点项目支出2548933万元。

——着力推进创新型唐山建设,安排资金160437万元。一是加大产业调旧育新力度,安排资金35717万元。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和人才队伍建设,安排资金116300万元。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试点,支持组建河北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支持引进优秀外国专家,支持“巨人计划”“凤凰英才”计划实施,提升企业家素质等。三是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安排资金8420万元。落实“暖企促贸”行动,继续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精准帮扶外贸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着力打造“一港双城”,安排资金1235911万元。一是着力提升港口贸易功能,安排资金65000万元。支持曹妃甸、京唐港区港口建设,不断提高港口整体竞争力。二是促进公共领域协同发展,安排资金91400万元。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时机,扩大京唐铁路唐山西站(机场站)站房规模,优化火车站东广场承载功能,支持机场扩建,畅通京津冀融合发展通道。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建成运行。三是提升城市能级,安排资金1079511万元。支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快建设“智慧唐山”“数字唐山”,支持站西片区、南湖重点片区建设,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唐丰路、林荫路等道路改造以及交大地下人防工程,推进主城区扩容提质;支持办好省园博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着力加快乡村振兴,安排资金38406万元。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资金3590万元。用好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政策,加快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财政投入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二是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安排资金28880万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农村厕所改造等,抓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打造美丽乡村唐山样板。三是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安排资金5936万元。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乳制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着力建设美丽唐山,安排资金148835万元。一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安排资金89482万元。做好国Ⅲ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积极推进氢燃料等新能源车辆替代,加快农村电代煤、气代煤改造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步伐,加大对污染源头的监管。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安排资金44690万元。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化“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行动,支持环城水系提升改造,加强地表、地下水、海洋等水体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三是坚决打好净土、绿化保卫战,安排资金14663万元。大力开展廊道、荒山等国土绿化工作,支持全域植树,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实现绿色发展。

——着力增进群众福祉,安排资金241741万元。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安排资金10000万元,用于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中应急消杀、药品、防护、核酸检测以及新冠疫苗等支出,支持建设市级核酸检测实验室。二是支持老有所养,安排资金48231万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居家、社区、公办、社会办养老服务改革。三是支持劳有所得,安排资金10738万元。千方百计稳就业,支持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服务。四是支持弱有所扶,安排资金32903万元。支持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基本生活。五是支持病有所医,安排64076万元。继续支持市中医医院、中心血站和120指挥中心迁建工程,提升市儿童医院就诊环境,支持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大型专业设备购置,推行“智慧医保”,优化医疗、康养服务供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支持住有所居,安排75793万元。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着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安排资金313046万元。一方面,围绕提升社会文明,安排资金95524万元。落实教育保障政策,改善市直学校办学环境,支持市委党校异地迁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支持新会展中心、南湖城市足球广场建设,支持大剧院、美术馆、群艺馆、博物馆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筹备中国拉丁美洲沙滩足球锦标赛、世界大力士锦标赛、评剧艺术节等活动,促进文体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围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安排资金217522万元。支持高标准改造住宅小区燃、热管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落实社会公益事业补贴,支持廉政宣教中心、市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加强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和装备配置,为市民提供宜居安全的社会环境。

——着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安排资金410557万元。一是偿还地方政府债务400895万元。足额保障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政府还贷二级公路、3条城市道路、7条收费道路、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园、棚改项目国开行贷款等到期本息偿还。二是争取再融资债券64.4亿元,用于偿还2021年到期债务本金,有效缓解偿债压力。三是偿还国际金融组织贷款9662万元。足额保障公共卫生、大气污染治理等项目到期本息偿还。

三、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政策宣传解读,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真正惠及市场主体。二是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将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的长期方针,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一般性支出。三是落实财政支出政策。找准发力点,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六稳”“六保”和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落实,推动政策发挥最大效用。

(二)全面加强收支管理

一是加强收入组织。认真研究财经运行形势,科学分析预测,依法依规征税管费,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密切关注土地市场,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确保各项收入目标圆满完成。二是拓宽筹融资渠道。密切跟踪政策动向,搞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PPP模式“乘方”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三是强化预算执行。坚持预算法定,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大力盘活存量资金,规范暂付款管理;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绿色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做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

(三)深入推进财政改革

一是深化依法理财观念。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规章,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力促由事后财政监督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转变,切实增强红线和高压线意识。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紧盯中央、省工作动态,及时推进相关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按照中央、省税收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三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支出与各类存量资源的有机衔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完善直达资金管理机制,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直达资金的政策效果;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引导作用,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一方面,坚定不移守好安全底线。健全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完善政府债务“借、用、还、管、控”全过程管理模式,健全预警通报体系,强化违规举债责任追究,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加大对违规举债融资问题的检查和整改力度。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守好运行底线。继续兜牢兜实基层“三保”,持续加强县级财政运行风险动态监控,认真落实“三保”支出保障情况月报告和“重点关注名单”制度,督促县级优化支出结构,落实保障责任,确保基层财政平稳健康运行;科学审慎制定新的民生政策,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拼搏竞进,努力完成全市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势开局,奋力开创“三个努力建成”崭新局面,为唐山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中担重任、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财政贡献!


关于唐山市 2020年市本级预算及市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市本级预算及市总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pdf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