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建议字[2020]28号
罗茂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常抓不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对处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存在问题分析的透彻具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认识不到位,“垃圾分类”亟需推广,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确实是我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建议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增强认识等方面的提出了宝贵意见,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方法。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市级督导、县级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治理思路,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建立市场化保洁机制,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面推行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各县(市)区建立垃圾转运体系,形成转运设施配套、投入保障、机制完善、运行高效、城乡统筹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了生活垃圾全域市场化保洁模式,全市按照每100户设置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农村保洁员18027人,占比120%,并全部纳入各县(市、区)财政预算。着眼实现无害化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市统一规划了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3个已投产运营,其他5个正在积极推进。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行政推动、公司运营、群众参与三方共管模式。在行政推动方面,围绕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坚持把保洁员配备、集中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作为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从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完整闭环。在公司运营方面,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法,把辖区固定区域内的生活垃圾清理、收集、转运等交给有资质、有实力、有管理经验的公司承担,实行全域市场化保洁,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全县”的公司运营模式。在群众参与方面,我市相继探索出迁西县“一规五化”、遵化市“一街一长”、玉田县“道路清洁岗位公示”以及党员联户保洁、“三包一”网格管理等多种长效管护模式。同时普遍修订村规民约,纳入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广泛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生态庭院”等创建评选活动,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垃圾治理出口狭窄。去年我市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5万立方,全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农村相当比例的垃圾“无处安放”,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与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理念相悖,解决农村垃圾出口问题迫在眉睫。
二是垃圾处理认识还不到位。农村群众旧有的垃圾挖坑填埋、垃圾填沟等垃圾处理观念还普遍存在,生活垃圾堆放场所存在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现象,“旧坑换新坑”的垃圾搬家现象还时有发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城镇还是乡村群众对垃圾分类还没有养成习惯,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做。
三是垃圾治理还存在死角死面。虽然全市各县(市、区)实现了全域市场化保洁模式,但是在农村方面,还存在部分“村边、路边、沟边、渠边”的卫生治理死角死面,还存在秸秆、杂草、菜叶、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乱放的现象。
四是资金保障面临压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保洁人员的工资保障,市场化运营的资金保障,垃圾转运及终端处理的资金保障,大部分需要地方财政专项预算支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善“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模式,建立设施设备比较完备、治理技术科学合理、保洁队伍长期稳定、监管制度有效运行、资金保障健全有力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拓展农村垃圾市场化保洁的范围,覆盖“村边、路边、沟边、渠边”。全力推进推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基本形成收集、清运、焚烧、发电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循环。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对垃圾治理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的思想认识,改变垃圾乱堆乱放的思想观念。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动员发动,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选拔培育管护人员、保洁人员,让农民群众作为最直接受益人参与融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之中。
三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等重点环节。发展村集体经济,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打造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支撑,壮大集体经济,为村内治理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2020年5月9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