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快, 农村失独、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为科学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聚力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我市以“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乡村振兴工作为依托,认真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探索适合我市本土特色的农村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出台支持政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适时研究分析全市养老服务发展形势,重点聚焦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关于鼓励和支持工业、养老医疗项目发展用地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关于落实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唐山市推进医疗与卫生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规划引领、政策调控、土地供应、资金投入、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后续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推进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农村留守老年人日托照顾服务需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我市共建成94个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村空巢、独居、留守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互助交流、文化娱乐、精神慰藉为主的服务平台,补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短板,破解我市养老服务“难点”“痛点”。
(三)开展延伸服务。下发了《关于开展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的通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对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延伸服务的方式、内容进一步明确,要求公办养老机构依托人力和资源优势,制定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关怀、教育培训、用品租赁等服务清单,供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自主选择服务。
(四)完善关爱体系。已对440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建立了关爱服务台账,明确了巡防责任人,并落实专人定期巡视探访老年人,及时了解其生活情况,提供相应援助服务。同时将高龄、失能、独居以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人陪伴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列为重点巡访对象,对于达到低保条件和特困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各县(市、区)均已落实了巡防探视制度,实现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动态管理。我市巡防探视工作主要由社区(村)工作人员承担,极少部分由亲朋邻里探访。采取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上门与电话、网络、视频有机结合的巡访方式,并以上门巡访为主。重点对象每周至少上门巡访一次,普遍巡访对象(一般巡访对象)每月至少上门巡访一次。
(五)开展志愿服务。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养老服务志愿长效机制。滦南县作为全国首个“时间银行”试点县,启动了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22支志愿服务队,目前已发展志愿服务者3000人,全县13个镇设立了时间银行分行,服务老人已达60000余人次。
(六)典型案例。我市探索了滦南县“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的“四个一点”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助餐服务典型案例。滦南县从吃饭开始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以开办居家养老助餐为突破口,引导镇村开办居家养老小食堂,先后指导县域西胡、沈营、康中河等20个村开办了农村居家养老小食堂,为村里75周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特困供养户、贫困边缘户和残疾人提供餐饮制作和送餐服务,得到农村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通过加强人力、财力、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小型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功能设置上,开展长期照护、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城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延伸,对在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给予相应财政奖补。完善农村特殊老年人关爱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特定困难群体实施政府购买助餐、助医、助洁等“六助”居家养老服务,逐渐改善困难群体的养老品质。健全和完善涵盖养老金、医疗保障、困难人群救助、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二)不断提升家庭养老功能。一是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对老年人子女加强照护培训,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子女提供专业化的照护服务业务学习,提升农村老人的家庭赡养质量。三是开展农村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养老服务机构派出专业服务人员,按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为农村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老人提供机构式家庭照护服务床位,开展清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进一步增强农村家庭承担养老的功能。
(三)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定期展开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引进高层次养老服务产业人才,提供优质社会保障待遇,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结构稳定性,促进养老服务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培育专业机构和专业力量、壮大养老服务队伍、促进医养康养结合、推动智慧养老应用、创新运营方式等,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盘活区域存量养老资源。完善特困供养机构运营管理体制,持续实施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推动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向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行敬老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大型医院签订医疗协作协议,实现医养结合。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依靠村级党组织建好、管好、做活村级互助幸福院。完善互助服务制度,组建关爱队伍,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2021年9月22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