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中小学错峰上、下学时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针对性很强,很有操作性,我们将认真吸纳,认真研究,科学规划,推动建议中有关内容的落实。
一、加强教学调整和引导
一是调整中小学上课时间。2021年,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我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育和社会实际,统一调整了全市中小学上午上课时间,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上课时间的调整,实现了中、小学生错时错峰到校,有效缓解了以往家长送学生到校较为集中的现象。
二是建立弹性离校机制。2018年,我市启动实施“弹性离校”课后服务,2021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此项工作开展之初,我市即建立了学校分时段实施、学生弹性离校的课后服务模式,各学校普遍将课后服务时间至少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以辅导学生完成当天家庭作业为主,第二时段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社团活动。课后服务坚持自愿原则,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可在正常放学时间离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可选择在各时段结束后离校。弹性离校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更大时间跨度的错时错峰放学,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此外,全市各中小学在实施弹性离校的同时,对学生放学时间进行了细化,建立了学生错时放学制度,不同年级间隔10-15分钟放学,进一步增强了解决校门口拥堵的效果。
三是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在严格落实学生错时错峰进校、离校制度的同时,我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和优势,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班级微信群等途径,号召家长改变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时,教师会积极鼓励学生“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低碳环保出行。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以骑车、步行方式上学已成为很多学生的习惯,一部分家长不再车接车送学生上下学,校门口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二、加强安全整治和教育
一是多措并举缓解上下学高峰拥堵问题。我市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就近入学、倡导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学和督促学校实施高峰时段错时放学等措施,缓解城区学校门前拥堵问题。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采取校领导、教职工、专职保安值勤疏导、设立门前禁停区、临时停车位、家长等候区等形式,加强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劝阻车辆不拥堵校门和占道停放,配合交警维护周边道路交通秩序。
二是齐抓共管加强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维护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作为工作重点,公安交管部门开展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行动。①严密部署,依法打击。下发了《关于春季开学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全市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就重点路口、路段,精准推放警力,设卡盘查各类接送学生车辆,严格治理超员、超速、不避让校车等违法行为进行专门部署,切实做到人员、管理、服务三到位,确保开学期间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今年以来,共查处黑校车1辆,罚款2万元,查处学校门前违法停车、超员超速、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2000余起。②完善设施,消除隐患。组织排查中小学、幼儿园门口及周边交通安全设施情况,对标志、标线、信号灯、禁行限速、隔离设施、人行过街设施等不齐全、不达标和不规范的,立即报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完善,通过积极地排查整改,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目前,共在主城区117所学校门前及周边设置禁止停车标志牌162块、注意行人标志牌178块、注意儿童标志牌244块、网状线53处。主城区大队共组织设施维保公司对43所临街学校周边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排查整改,针对发现的部分标线变浅、破损等问题,重新组织施划,确保校园周边交通设施齐全完好。③科学组织,精准施策。针对重点学校、幼儿园交通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治理,落实各项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特别是通过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容量、流量分析和对交通的影响评估,确定是否设置专用停车场、路内停车位和开避即停即走通道等措施,确保校园周边停车有序,减少道路交通拥堵。同时,强化勤务部署,对重点临街校园,增派警力,在学生上放学时段,进行巡逻管控,定点执勤,严格查处交通违法,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的交通秩序。
三是强化学生及家长交通安全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交管部门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把维护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今年春季开学,因疫情防控工作依然比较严峻,各类学校、幼儿园都采取了分期分批开学、错时上放学等措施,全市交管部门派出宣传民警深入校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上好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普及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文明交通出行氛围。开学以来,共走进200余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举办了交通安全大课堂,发放宣传材料2.7万份,并通过256个“警校微信群”、“班级微信群”推送路况信息和安全提示1000余条,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幼学生“知危险、会避险”能力。
三、增加校车扶持力度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增加校车扶持力度的意见,我市发展校车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困难问题,在各有关县(市、区)得到很好落实。在市中心区和各县(市、区)主城区,中小学校多为就近入学,且城区公共交通比较通畅,发展校车是针对个别学校个性问题,由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规划,各有关部门严格监管,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关于增加中小学校中午校内就餐休息的投入和政策性鼓励引导,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属地中小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需求均有统筹安排,由学校具体实施,家校距离较远的走读生可以中午在学校就餐、休息。
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保障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是一项长期工作,彻底整治和长期保持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和学校、学生家长的配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下一步我们结合您的意见建议,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通过不断完善学生作息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错时错峰上下学管理;二是监督指导学校进一步加强内部安全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机动灵活推进错时上下学等方法,尽量缓解高峰时段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同时加强学生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主动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是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认真排查整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合理设置禁停区域和设置违停抓拍设施,治理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四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支持,持续建议家长使用步行或自行车、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孩子,鼓励引导广大家长转变观念,绿色出行,共同创造文明出行的交通环境,保证学生交通安全。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