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153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5-05 00:00     
【字体: 】     打印

边丽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在外地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为全市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一、摸清底数建台账。年初,各县(市、区)以镇和社区为单位登记本辖区籍在外的人才信息,包括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党政军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企、央企、民企、外企工作人员,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收录在外人才信息。如,乐亭县建立了本地领导干部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包联制度;丰润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征集统计丰润籍在市外人才信息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建立在外人员信息库;古冶区依托“古冶组工”加强乡贤与家乡联系。通过掌握在外人员信息,适时加强联系和沟通,通过组织网格员培训,有针对性的组织网格员与本村乡贤多联系,增加其家乡归属感。

二、开展活动询建议。各县(市、区)每年元旦都盛情邀请各界能人召开在外人士茶话会,同时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及本地区举行的重要活动等邀请有关人士回家乡参加座谈会、联谊会、讲学等活动,介绍家乡发展思路、短板弱项,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建议,为家乡发展献言出力。如,汉沽区对返乡青年人才开展了集中座谈,利用此次机会让返乡青年人才们敞开心扉,畅谈在外学习就业经验,交流返乡后的所思所想,并对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对春节返乡人才送上新春祝福和来自家乡的问候,并向他们介绍家乡近年来的发展,鼓励在外人才关心关注家乡发展的同时,积极为乡村发展出力献策;对在外未返乡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联系,深交流、听心声,详细介绍家乡变化,并邀请在外人才们常回家看看,积极为家乡发展引才荐才,建言献策。曹妃甸区通过发送短信、邮寄信函等方式向曹妃甸籍在外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并送上家乡祝福;利用春节返乡期间,组织返乡在外人才开展了茶话会、座谈会,介绍家乡发展情况、思路方向等,征询意见建议,引导在外人才心系家乡,共同谋划家乡发展,鼓励其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已经促成部分农业项目投资,助力乡村振兴。

三、引凤还巢哺桑梓。各县(市、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攻坚行动。滦南县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哺桑梓”工程,回引滦南籍在外人才120余人,为陶瓷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乐亭县通过成立流动党支部、商会、经济文化促进会等平台,让本籍在外优秀人才在外地能够找到家的组织,定期向在外人员通报家乡发展情况,邀请他们参与家乡发展。古冶区、汉沽区、海港区等县区依托微信公众号、各村微信群、美篇、抖音等媒体账号定期向乡贤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加强乡贤与家乡的沟通联系,希望在外拼搏的广大人才利用远见卓识和丰富经验,参与家乡未来发展,共谋振兴之策,共建家乡之业。

下步,我市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乡村振兴大合唱,进一步扎实开展在外人员“我为家乡发展献计策”活动,举全市之力,踔厉奋发,团结奋斗,破解瓶颈,补齐短板,以人才支撑助力乡村振兴,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唐山市人民政府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