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3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8-21 11:06     
【字体: 】     打印

王国英委员:

您提出的“智慧管理,分类推进,建设多样化社区托幼模式”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实现了由“基本普及”到“优质普惠”,从“保基本”到“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水平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全国领先。在充分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呼应民生期盼,在全省率先提出托幼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动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优质普惠托育服务,被列入《唐山市“一老一幼”服务提质升级十八条措施》重点推进。

一、统筹规划,分类配置托育服务设施

我市出台了《唐山市托育服务设施配建办法》,要求新建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托育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住宅小区,未配建托育服务设施或者托育服务设施未达到规划标准的,要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逐步配齐婴幼儿照护服务场地。印发了《加强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的通知》,按照因地制宜、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从场地建设、设施配备、服务内容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规范建设标准,切实改善婴幼儿照护的社区支持环境。截至目前,我市已建设33家婴幼儿成长驿站,年初,已争取到市一老一幼公益基金165万元,用于支持成长驿站建设。

二、政策保障,积极构建托育服务提系

我市制定了《唐山市幼儿园托班开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开设托班备案工作的通知》,明确开设标准,简化办理流程,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公办园提供优质普惠托育服务;印发了《公办幼儿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收费标准》,为公办园开设托班提供收费依据和政策保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力构建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现全市托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明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同时,组织部门将包括托育在内的“一老一小”服务作为深化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创A的重要评价标准。

三、丰富形式,加强家庭育儿指导

唐山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利用现有信息化平台、手机客户端,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大力支持市内有条件的机构发展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鼓励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等。依托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规范要求,为0-3岁婴幼提供新生儿家庭探访、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四、强化培训,提升托育人员职业技能

我市高度重视托育师资人才培育,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活服务业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实施方案》,鼓励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开设照护、幼教等养老托育相关专业,支持民办培训机构增设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保育员、育婴员、健康照护师、医疗照护员、婴幼儿保教师等养老托育职业,加强养老托育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河北机车技师学院、唐山市技师学院等9家院校开设了幼儿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2个托育养老专业,218家民办培训机构开设了保育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家庭服务员、公共营养师等相关培训职业,为培育与服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托育人才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已培养1516名幼儿教育毕业生,1396名学生在读。同时,依托技工院校、民办培训学校、家政服务企业等载体,大力开展培训业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育婴员、保育师给予相应培训补贴,2020年至2022年共计培训13661人次。现在育婴员、保育师等已经纳入急需紧缺工种。从2019年至2023年,我市培养育婴员17782人次、保育员5682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智慧管理、分类推进,全力打造多样化社区托幼模式。一是推进多种形式托育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支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产业园区、社区积极挖掘现有资源提供托育服务,通过自建自营、合作经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支持家庭托育点建设,借助邻里互助的模式,解决育儿之忧。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二是推进托育服务数字化建设。利用好全市统一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数据,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覆盖全行业、全流程的智慧托育服务动态管理体系,加快推出一系列方便家长可查可看可互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做到托育服务有标准、行业发展有监管、婴幼儿在园生活看得见,实现婴幼儿“放心托”。

唐山市人民政府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