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2 10:32     
【字体: 】     打印

陈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解决重点公立医院就医停车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停车难”是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难题,由于停车位紧张,患者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车位,不仅给就医带来不便,而且影响了医院的整体秩序和效率。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医疗服务体验,唐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解决公立医院停车难问题。

一、科学编制停车设施规划建设

我市制定印发《唐山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规划对居住小区、大型商业、综合医院、学校共四类重点区域提出停车对策,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一是医院内部空间具备条件的前提下,鼓励充分利用医院内现有地面停车场或空地,将其改造为地上立体停车设施,以此提升医院内部停车容量。二是在积极谋划医院周边公共停车场,鼓励利用医院 500 米范围内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城市绿地、广场、公交场站等用地,建设兼容性地下公共停车场。三是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增加停车供给,缓解医院周边停车压力,为市民就医提供更便捷的停车服务。目前,市工人医院、华北理工附属、市人民医院等立体停车楼已陆续交付使用,新增车位约2000余个,停车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二、着力规范公立医院停车秩序

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缩短就医等待时间,畅通医疗救治通道,我市各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加强院内停车管理,保证院区交通秩序,进一步缓解日益凸显的停车难问题。一是停车场引入第三方管理。各三级公立医院已将医院停车场交由市城发集团等国企统一管理,利用其专业的运营模式和技术、资金优势,优化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引入智能化管理提升周转率。目前,市工人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均已建设立体停车场,运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实施智慧化管理,增设停车诱导屏和余位监测,实现存取车的高效便捷,显著提升通行效率,有效缓解医院周边“路常堵”现象。三是优化院内交通规划。各三级公立医院均设置了急救车专用通道,分离门诊与住院车辆流线,设置分区引导标志,缓解拥堵情况。四是加强人力疏导。今年以来,新增停车场服务人员50余名,在拥堵高发期分区域引导车辆进出,快速介入解决突发问题。通过日常科学调配、规范培训及技术协同,充分发挥人力干预灵活性与应急优势。

三、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

我市已于2020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规范和调整我市中心城区政府定价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明确了医疗机构配套建设的停车设施差别化收费政策:一是将医疗机构配套建设的停车设施分为地面(地下)和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两类,实行不同收费标准。二是将医疗机构停车设施收费时段划分为昼间和夜间,昼间时段从早7:00(含)至晚20:00,夜间时段从晚20:00(含)至次日早7:00,同时按照昼间高于夜间的原则确定了昼间和夜间不同收费上限。三是划分了停车车型,将机动车划分为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各类型车执行不同的停车收费标准。中型机动车按照小型机动车的1.5倍收取停车费,大型机动车按照小型机动车的2倍收取停车费。通过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重点公立医院就医停车难的矛盾。

四、完善医院周边公共交通设施

针对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的问题,唐山市交发集团对市民出行需求较大重点医院的公交线网进行了深度优化。目前,市区内各大医院附近均设有公交站点,途经公交线路达到72条,单个站点最多途经公交线路可达13条,日运营车次达7700余次。如市人民医院站途经6条线路,日行606车次;市工人医院站途经10条线路,日行1200车次;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站途经13条线路,日行1994车次,能够满足患者日常乘坐公交车前往医院就医需求。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公交运营模式,对接市区各大重点公立医院,陆续开通通医公交专线,实现社区与医院的有效衔接。2025年初,先后开通2条通往唐山弘慈医院、3条通往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通医专线,线路途经多个社区,较常规公交线路设置更加简洁,运营时间更短,市民搭乘该专线可径直抵达医院内部,大幅缩短了步行前往医院的距离,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服务。

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实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及“社区医院创建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软硬件实力。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了26家社区医院,52家推荐标准和178家基本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补充基层能力短板、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方面持续发力。二是落实基层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唐山市卫健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的通知》,鼓励各县(市、区)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时间,可通过建立基层弹性工作机制,根据季节性作息时间,结合服务能力提供延时服务1-3小时,或在节假日、周末等增加门诊服务时间,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家门口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就医体验与健康水平。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