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山市积极贯彻落实省民委工作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好”建设为目标,以现场办公、重点村和试点村建设为抓手,培育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多个示范样板村,全市民族乡村“双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予“双富”行动以“三个意义”
在民族乡村开展“双富”行动工作中,我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予“双富”行动“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是在制定方案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所有工作主线,明确工作主旨。二是在谋划项目建设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村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定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村发展规划。三是在项目实施中时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筹推进发展和铸魂工作,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进程之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以三项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
(一)以市政府组织赴民族乡现场办公行动为抓手,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制定出台《唐山市政府组织赴民族乡村现场办公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了市政府赴民族乡现场办公行动起,田国良市长多次亲自带队赴民族乡调研指导,分管市领导连续三年以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把民族团结进步落实到了具体工作、重点部位之中,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三年来帮扶3个民族乡发展建设项目150个,直接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带动资金超过17亿元。
(二)以“双富”行动村建设为抓手,推进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共有14个民族村为省级“双富”行动建设重点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以“党建引领好、村容村貌好、公共服务好、产业发展好、团结氛围好”五好为目标,突出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经过几年的打造,培育出惠营房村党建引领、石门一村产业发展和东望马台村、夏庄村民族团结等一批先进典型。
(三)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民族乡村新时代发展样板。在遵化市惠营房村和丰南区东望马台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示试点,从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民族团结进步五个方面推动民族乡村加快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以“五好”为目标,着力培育“双富”行动示范样板村
(一)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好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筛选省级“双富”行动村中,把村两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首选项,选出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村“两委”班子,使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确保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二是紧紧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机制、树立一面好旗帜、创造一流好业绩”的“五个好”目标,抓好“1+10”党员联系户活动、志愿服务示范带动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等,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坚持开展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将民族工作相关法规和政策学习纳入党支部学习计划,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
(二)突出惠民增收,培育发展壮大产业。一是积极争取资金,扶持项目建设。3年来争取国家、省民族发展资金3208万元,支持100余个项目建设。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增加村民收入。遵化市石门一村投资376万元,建设双模连栋和坡式阳光大棚15座,年可增加村集体收30万元,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丰南区通过民营企业与民族村“结亲共建”,拓宽帮扶领域,在产业、销售、就业、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推民族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家居家园。一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否决。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石门一村先后争取民族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6%,栽植绿化树木花草10万多株,安装仿古工艺灯和太阳能路灯138盏,绘制文化墙3000多平米,设置公益小品30多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带头,采取出义务工、志愿服务、门前三包等多种形式,对村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清理。
(四)突出乡风文明,共建和谐美好生活环境。一是优化完善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市、县、乡三级民宗工作部门帮扶指导民族村制定以民族团结进步、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为主的《村规民约》,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二是广泛开展“三送”等惠民活动。今年以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活动80余场。三是利用村史馆、文化大舞台、村民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五)突出社会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完善体系。依托党员干部、青年、退役军人等力量,组织村内网格体系,形成了镇、村、组纵向到底,社会、村、百姓横向到边的网格化人防体系,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原则,积极排查化解矛盾隐患。二是化解矛盾纠纷。每名“两委”成员划定责任区,对所包责任区内出现的矛盾纠纷主动上门调解,解决影响群众团结的问题。三是开展普法宣传。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主办单位: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制作维护:唐山市电子政务中心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57